秋夕
注释: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白色的烛光和皎洁的月光映照在屏风上,用罗扇追扑萤火虫,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
诗的美,在于意境,诗的精,在于哲理。秋夕,本来就让人想到淡淡泛黄的落叶,而独自夜里观牛郎,更让人觉得清凉。
因为小编酷爱秋天,所以也分外喜欢七夕这个节日,于是小编查了很多关于七夕的资料,我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1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也称重七、香日、巧夕等。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从这些个别名就可以看出,七夕和情人节没有一点关系。
首先,看它的习俗内容,传统上七夕根本没有青年男女相聚欢会,它是古代女子乞巧的日子,更多地是与节气紧密相关,与爱情并无直接关系。
其次,"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也表明7月7日只是乞巧节。
其三,从阴阳五行上论,七夕时节乃夏日之尾,阳气盛极而衰,更多的是秋日里凄切的闺怨,这样的季节不适合爱情。
其四,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牛郎、织女的故事演绎为中国的情人节,会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没有恋爱的甜蜜。
2
其实七月七更应该称为女儿节,“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七夕乞巧是无可争议的,而香日也是多用于女子,更有江浙一代将七夕作为女子的成人节。
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里就有女孩乞巧的桥段,可见这个传统当时有多么盛行。
《延禧攻略》里魏璎珞练针乞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而对于现代女性而言,乞巧的“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达到了68%,新一代女性的“巧”,简单粗暴的表现在三个方面“挣钱、变美和撩汉”。所以还是学生的小妹妹们,一定要学好真本领,才会显得“巧”哦。
3
但是小编觉得,七夕是属于考生的节日,因为七夕是北斗七星第一星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魁星爷
古代有一个秀才,聪慧过人,才高八斗,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据说本来就其貌不扬,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脚还瘸了,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高中榜首。
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欣赏他的机敏,后又给他展现自我的机会,皇上很满意,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虽然不能像古人一样拜魁星,但趁着假期,养精蓄锐,整理好心情,等到开学后能量满满,斗志昂扬,也不亚于拜魁星吧!
4
七夕他们都在晒爱情,我还在上学,我还是单身,怎么办,不如来晒书吧!
这可不是小编瞎说,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也记载,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看了这两个小故事,就能感受到七夕晒书习俗的风俗也相当盛行。虽然我们现在不需要晒书了,但是趁着七夕整理一下书桌书柜,重新分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顺便做个开学的规划也不错哦。
5
七夕还和一件玩具有关,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磨喝乐"形象是玩偶的起源,即小泥偶,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
《瑶台步月图》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一幅南宋著名画家陈清波所绘《瑶台步月图》。从这一幅绘画中,能够真实反映出磨喝乐当时正是古代上层社会娱乐赏玩之物。
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磨喝乐
宋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文化传播等因素,本来用于民俗信仰的器具--磨喝乐偶像(法器),也自然会演化成为民俗玩具--陶模。
这就是七夕的故事,还觉的七夕难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