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拿这本书,我是抱着很大的热情和期待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麦家本身的名气,另一方面,大概是被它茅盾文学奖的荣誉所吸引吧!
其实,在读本文前两部分的时候,是远远低于我的预期的。故事的开头,以及其平常的村庄生活,和富有现代文学气息的环境描写,通过大家的转述和种种传言,引出了一位在大家眼中貌似不堪,却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上校”,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令人不解得是,对于“上校”的故事转述,麦家却一反以往的叙事风格,采用了大量通俗粗鄙的语言,甚至可以说是俗不可耐,让我一度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这种语言风格,让我有种几年前读《娃》,《白鹿原》的熟悉感。粗鄙的语言却刻画出了丰富得人物形象,比如三句离不开女人,烟酒,赌博的老保长,又譬如半句离不开骂娘得小瞎子,让人顿时对这些人物形象有了直观的认识。随着故事得发展,“上校”在别人的转述下,身上得神秘感愈发浓厚!一个接着一个得谜团浮在脑海中,疑问重重!譬如
1.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 , 但是大家一边斗争他,还要巴结好他 ,什么事情都要他拿主意。
2.村庄里的人,人人都叫他“太监”,他却我行我素,不以为然。
3.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 ,天天空在家里读报纸,嗑瓜子,可日子比谁家过的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的不得了。以及他肚子上的神秘刺青。
这样一位传奇却又离奇得人物,通过老保长得讲述,在第二部分结尾,将“上校”背后离奇复杂得经历,种种矛盾和疑问推到了高潮和顶峰。在第三部分里,麦家好像又回到了以前得叙事风格,大批得回忆式记忆,将我们心中的疑团一一解开,上校背后错综复杂得人物关系开始浮现在我们面前。种种误解被瞬间击碎,再一次刷新了我们眼中对上校的看法,令人不禁赞叹麦家得厉害之处,同时又感叹“上校”人生经历的复杂多变,生死沉浮。
至此,上校得形象全方位立体在我的脑海中,他走南闯北,混过上海滩,当过国民党上校,杀过人,当过军统,后来又自学成为军医,成为解放军,甚至参加过抗美援朝,却在文革时期被当做汉奸辱骂批斗……依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原则和底线。明面上你看他放荡不羁,寻花问柳,其实他是在黑暗中隐忍,为得是精忠报国;明面上你看他行事冷漠,令人生畏,其实他比谁都热心,刚正不阿;明面上你看他玩物丧志,随性懈怠,其实他比谁都意志坚强,做事认真。上校的身上仿佛有一股金庸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侠气和匪气,他不畏艰险,不畏强权,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我们甚至在他的身上能看到那种快意恩仇的武林气息。在他缠斗一生的时代经历中,或许你看他的人生是消磨,是笑柄,是罪过,可那就是他的英雄主义,是属于他自己唯一的英雄主义。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得才称得上人生
正如报纸上所说,世界上只有一个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得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上校是如此,麦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