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买菜,我又碰到了刘正利。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特别令人生气。因为他上课不老实,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秩序,课后惹是生非,损坏公务,与同学追逐打闹。他的这些行为,让带班和代课的老师头疼不已。
记得前一段时间复习时,他总是在课堂上用各种方式吸引大家的注意。当老师正在讲课的时候,他的文具盒“哗啦”掉地上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瞬间就被他吸引。没有办法,老师只能停止讲解,开展组织教学,等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集中了,老师才能继续接着讲课。当别人做题的时候,他“不小心”碰了别人,把别人书写干净正确的题目给弄坏了,被碰的同学立刻不满意了,大声嚷嚷着向老师告状。没有办法,老师只能安抚被碰的同学重写,同时组织好其他同学继续写作业。当小组讨论问题时,其他同学都在交流自己的想法,只有他“不小心”踩了同学的脚,让他所在的小组就踩脚问题互相打闹。当集体回答问题时,他扯起嗓子“嗷”的一声,引来全班同学的一阵哄笑,可是你让他回答问题吧,他摇头晃脑,什么也说不出来......为此,我一堂课不知道要批评他几次,因为他的原因,课堂组织其他同学的次数更是多的数不清。与代课的老师聊起这个捣蛋鬼,代课老师都在摇头,认为他屡教不改。面对这个“眼中钉”,气得我们“真恨不得揍他一顿!”
可是,他也是这个班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公平对待!有时候我在想,难道他喜欢和老师做对?难道他不知道捣乱的后果?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小车应该无意撞大墙。我们是老师,他只是学生;论年龄,我们年龄大,他年龄小;论知识,我们知识丰富,他知识浅薄;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难道他真的想用鸡蛋碰石头?他固然好动,爱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可他也是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人,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
首先,我们看看自己课堂教学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平淡无奇,机械乏味,孩子会不会失去兴趣,产生厌倦呢?时间长了,孩子会做出一些令人意外的举动呢?孩子产生意外的举动,老师老师埋怨,老是批评,老是责骂,孩子会不会破罐子破摔?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对待这个特殊的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是不够合理呢?有些孩子表现欲很强,可是学习成绩不好,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也得不到同学的赞许,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就选择用一些不当的行为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时候,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粗暴批评,“见到他就生气”,无形之中更激发了他继续搞“恶作剧”的动力。如果学生搞恶作剧,我们需要收起自己的冲动情绪,设身处地地琢磨一下学生的心理,找到他们“叛逆”的根源,然后心平气和的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学生挪走心理上的“绊脚石”,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他,尽量多为他提供一些表现和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孩子有存在感,有学习、生活的自信。
小车无意撞大墙。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交警一样,用自己的真诚为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