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质量。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篇课文可设计不同的导语,以期达到最好境界。
因此,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今天就拿小学语文为例,谈谈几种有效的课堂导入的方法。
1.音乐激情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小学语文《草原的早晨》的时候,先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师可以板书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学生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哼这歌。
欣赏完歌曲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从而导入课文,课文是怎样描写草原的早晨。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中描写的人物较久远,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人或事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中的他,是邓小平爷爷。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我国的第二代领导人是邓小平爷爷,邓小平爷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有许多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3.回顾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课时,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写人物的单元,我们先读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又知道了奶奶的白法发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还将看看一位好学的爸爸。” 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回忆,从而更好地设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4.疑问设置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学《三个小伙伴》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知道种树时需要些什么工具呢?”
接着又说:“老师看见三个小伙伴去种树,可是我只看到他们扛着树,手里没什么工具,但是他们还是把树种好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种树的呀?”
“请打开课文——《三个小伙伴》”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5.解题引申法
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位老师在教学《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课题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的红圈圈最多?”“他怎样得到那么多红圈圈?”……
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6.创设情景法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
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她是这样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荷花,你们想不想去?”。(播放音乐感染学生)我们走进公园就闻到一股清香,(老师闭上眼深深闻了一下)加紧步伐走向荷花池。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去看荷花吧。(出示各种荷花的图片)你们在看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也可以同桌商量。
形象的描述和图片音乐的结合把学生引入了大自然,引进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学生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小结
☞ 导入原则知多少
1.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明确的教学目标。
2.从教学内容出发,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3.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4.短小精悍,二三分钟入正题。
5.生动、精彩、有趣。
结语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就不一 一举例了。
总之,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会精心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