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内卷被滥用的后果是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就发生在身边。
我一段时间天天从图书馆回来,回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卷王卷一天了,…”
说实话,一身疲惫回到宿舍,情绪有点低落,思维有点敏感
我感到“受宠若惊”,也感到厌恶至极,如果不及时从脑海里面清理出来空白思考的区域,一直在思考这个词,就好像是我不对一样
回头一看,都在玩手机、打游戏
灵感就来了。
现在这个时代,万物皆可内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内卷这个词语开始慢慢在网络环境中流传开来。据回忆和观看一些节目的介绍,内卷一开始还是应用在农业还是农业社会里面,已经不记得了。
最初指的是一种无意义的恶性竞争,在一个环境里面,这一种无休止的竞争不仅消耗大量的各种资源,而且不会促进这个环境的进化和改良。
媒体是最喜欢截取只言片语来博取观众眼球的,为了流量,也为了钱,他们滥用内卷,即内卷=无休止的竞争
这个可太好理解了,无数人相视一笑,自己又掌握了一个超流行的词语(或者是说标签)
“内卷”一词开始以指数级的速度被网络流量消费,无论是什么比赛,无论是什么竞争现象,都可以以一个“内卷”给他们上标签,
现在的热搜,动不动就是:这个xx行业、xx比赛也这么卷了吗?这个行为卷到了什么程度?
可以说是赞美,但我更大程度上觉得,这是严重不尊重努力参与竞争的参赛者,更是对他们努力的污蔑。
当一个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时候,每一位内容生产者都要跟紧这个步伐,抓住机会把这个梗玩上,否则他的作品很难被大数据推荐,或者难以被转发和获得曝光,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啊!
梗本身也具有很大的集聚效应和传播效应,所以,为了涨粉儿更快,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内容创作者拼命将内容接梗,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榨干梗的价值(因为大数据会推送大量相关的内容)
拼命玩梗无可厚非,实属人之常情。
事实上,每一天每一个圈子都在产生成千上万的梗,很少有像内卷这样的词语火爆出圈,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内卷这词甚至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的热词,
但我反对的,是对这一个词语过度的解读,过度的使用,以至于很多人的正确努力奋斗都能被简单地标签盖住,这真的是极其不尊重的行为
多数时候,同伴之间互相调侃内卷,这是简单的开玩笑,没有关系。可是当你发现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能有一个异类标签侵入你的生活,侵入你的大脑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要警醒了,这对那些真正努力,真正愿意付出自己汗水的人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打击自信心,往坏的方面想,从众心理使得他们更加对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赋予“无意义“的观点看法,从而放弃最基本的知识积累——这个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他们只会拿这些知识干什么呢?临时记忆,应付学校的考试,完事儿后知识都丢到一边了,等待忘记,这就是某一些人的大学生活,玩着游戏,调侃着别人卷王,自己每一天的学习时间不过一个小时,其余时间能浪费一点就是一点,在昏暗沉闷的宿舍度过整整四年(也许他们未来的路不一样,也不能单纯认为他们躺平)。
我坚定的相信,知识决定着一个人的上限,在校学习的通识也许不能直接运用到工作里面,但底层的思考逻辑是还是要培养吧?基础都没打,跟别人开着内卷的玩笑?这是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吗?
最后,由内卷延伸的思考,是我非常痛恨把人简单地标签化,但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这种行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要身为一个网民,必须长时间的进行适应,并且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行为调节方式,不然隔绝,厌恶的心理会让自己更加的不适,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