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太阴病,大便反鞕,腹中胀满者,此脾气不转也,宜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若不胀满,反短气者,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主之。
1.方剂: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
2.药物:白术三两 枳实一两半 干姜一两 白蜜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去滓,取三升 ,纳白蜜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脾胃比较虚寒,有便秘的问题。
4.疾病:肚子胀起来,人又很虚,把脉又沉沉瘫瘫的脉,不是阳明实热的脉,就是你这个消化系统这个运化的能力不够。
1.方剂: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方
2.药物: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3.作用:脾胃虚冷造成的这个湿气塞在那边。
4.疾病:心下痞,胃口不好,人没有力,吃什么东西觉得不太消化都很不容易饿,那很不容易饿的人,都觉得胸口发闷。就是这个气转不出来。
【10.20】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1.方剂:半夏茯苓汤方
2.药物:半夏一升 茯苓四两 泽泻二两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再服,小便利,则愈。
3.作用:嘴巴很渴, 喝了水又吐,把挡路的某样东西拿掉而已。
4.疾病:膈以上这个地方,有太多湿气在这边塞住了,塞住了之后你的身体就不能把水吸收了转上来,因此人会发渴。可是你要喝水的时候水又跟这个地方的水气撞上,又觉得水太多了,就让你吐。
10.21】 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1.方剂: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
2.药物: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治疗口渴加拉肚子加。
4.疾病:这个人是阴虚又是气虚,津液伤了嘛。他的确是有在拉肚子了,而他的嘴巴是很渴的。
【10.22】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1.方剂:厚朴四物汤方
2.药物: 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通气行气的,虽然不是什么补药,但药性温和。
4.疾病:又没有拉肚子又没有吐,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太阴主症,没事忽然肚子鼓起来了,就说这个脾气实塞住了不通,所以肚子才会胀。只要用行气的药把这个气打通就可以了。
【10.23】 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1.方剂:理中加黄芪汤方
2.药物: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治疗脾胃虚大便多。
4.疾病:这个人脾胃是虚的,不吐,也不胀满,可是就是老是要上大号。大概是大便比较偏稀的。动不动要拉一点大便。
【10.24】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2.药物: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就是这个病邪要进不进,要出不出的,这个气不通畅的。
4.疾病:要吐不吐,然后呢拉肚子是有一下没一下,如果有浮脉就代表这个病他挂在太阳病。
【10.25】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方剂: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
2.药物: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肝乘脾的那种脾胃虚。
4.疾病:如果是肝胆克脾胃造成的这个现象,你又吐又肚子疼又拉。
【10.26】 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1.方剂: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
2.药物: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作用:脾胃比较虚
4.疾病:如果这个人大便稀,脉象又没有什么滑而实,或者是肚子痛那种不舒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