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10)
黄岐之
“五气分主”
[摘录]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属火,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其色赤。脾属土,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其色黄,其臭香。肺属金,其声哭,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肾属水,其液唾,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
[意义] 五脏有木、火、土、金、水五气外,每脏还有液、色、臭、味、声五气。液有泣(肝)、汗(心)、涎(脾)、涕(肺)、唾(肾);色有青(肝)、赤(心)、黄(脾)、白(肺)、黑(肾);臭有臊(肝)、焦(心)、香(脾)、腥(肺)、腐(肾);味有酸(肝)、苦(心)、甘(脾)、辛(肺)、咸(肾);声有呼(肝)、笑(心)、歌(脾)、哭(肺)、呻(肾)。
[感悟] 人体是一气生阴阳,阴阳生五脏。阴阳变化反映在五脏变化之中,五脏有五气(木、火、土、金、水),每脏藏五气,每脏五气盛衰,则见五气(液、色、臭、味、声)偏见。因此,观五脏阴阳偏见,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摘录] 盖肝主五色,五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意义] 五脏之中,肝主色气,五脏之色都是肝气所入;心主臭气,五脏之臭都是心气所入;脾主味气,五脏之味都是脾气所入;肺主声气,五脏之声都是肺气所入;肾主液气,五脏之液都是肾气所入。色,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臭,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味,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声,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液,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感悟] 五脏各有主气,每脏兼藏五气。“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中医的整体观是建立在五脏五气互藏的观点基础上,因而有气之偏见,气和为气的平衡之说。人体气和则神显“空灵”,气之偏见则有“过与不及”。
中医名家说“中医只有平常,没有神奇”。熟悉这种认识方法,了解其规律,就会认为中医理论和方法是自然而然的法则。不懂的人深感其玄奥,将其神秘。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