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培养和造就成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既是我国培养党政人才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补充基层人才不足、改善基层队伍结构和培养基层后备干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通过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党政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为乡镇注入了新观念、新思路,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从实际工作来看,绝大多数选调生能够较快的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换,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乡镇干部,乃至领导干部的过渡,但在环境适应上,仍一定程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一些选调生存在理想化倾向、与基层脱节的问题,进入角色较慢,到乡镇工作一段时间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学生时代,思想感情上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层群众和干部群众之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一是拓宽选苗范围,积蓄源头活水。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必须增强选调生工作计划性,定向培养、按需分配。多从思想成熟、知识全面有一定法律意识、人文知识和社交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选;从农林水和财务、管理等与农村工作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从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承担繁杂工作任务的学生干部中选,做到本人意愿和基层需求相统一,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二要突出育苗储能,助力茁壮成长。用当其时、才华横溢。在初任培训的基础上,采取党校轮训、专班培训、选送上学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加强选调生对政治理论、领导科学、农业知识、市场经济和政策法规理解掌握,注重开展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不断提高担当意识和履职能力。落实绑带责任,指定乡镇领导干部为具体绑带责任人,通过一道深入基层、共同研究工作等方式,传经验、教方法、带作风。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根据选调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特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轮岗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三是强化沃苗成长,搭建赋能平台。建立选调生动态考核机制,定期分层次对选调生进行考核,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选调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注重选派锻炼和提拔使用相结合,扎实做好优秀选调生的提拔使用工作。经过两年的基层培养锻炼,符合提职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选调生。鼓励符合条件的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工作,使他们积极努力工作,做出优异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