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4·23,即世界读书日。我准备了一些网络资料,与学生共享读书宗旨、读书方法以及讨论“你的洞见”。
世界读书日主旨
“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五步快速读完一本书
在这个没有多少时间读书的时代,怎么才能更快的读完一本书,读更多的书呢?
1. 从作者入手。这是谁写的书?读书之前,不妨浏览一下作者的个人简介。要是你能在网上找到关于这位作者的采访或文章,那就更好了,一定要迅速看完。这将帮助你对作者的立场、观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阅读书名、副标题、内容提要和目录。这本书的总体观点是什么?又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述的?经历这个过程,也许你就可以向别人介绍这本书了。
3. 阅读导读和总结部分。通常情况下,作者都会在书的开篇和结尾着重论述自己的观点,清晰表明看法。因此,在阅读这两个部分的时,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但是速度要快,别拖泥带水。
通过第2步,你已经对作者的总体观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导读会告诉你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如何一步步论述自己的观点,而书末的总结部分则会说明希望你能从中收获什么。
4. 阅读或者略读每个章节。看看每个章节的标题,然后阅读每章开头的几个段落或者只是开头几页,弄清这一章要阐述的内容、表明的观点。重要的是,想一想这一章是如何与全书内容相衔接的。
接着,浏览这一章中的标题和副标题,感受作者的行文脉络和论述框架。另外,还要读一读每一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如果你懂作者在说什么,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但如果不懂,就要把整个段落都读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章节,剩下的内容就可以省略不读了。因为你已经清楚了作者的观点,而观点论述的过程中是存在重复的。
5. 最后再读读目录。一旦你读完了全书,一定要返回来看看目录,同时在脑子里对全书的内容进行盘点总结。花点时间梳理一下整本书的脉络——那些引发你思考的观点,你依然记得的故事,你与作者一同走过的心灵。
三招让你有洞见
在《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一文中说,如果你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因为很多人并不缺乏知识,而是到时候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所以在平常就应该多问问自己。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