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都觉得,书其实没有必要读得太多,重要的是能够读到能够终身受用的书。幸运的是,这类书向来都是数量稀少的。因此,其实没有必要一昧地通过读一些无关痛痒的书籍来堆加读书的数量,这样除了发朋友圈炫耀以外,其实对自身的成长没有太大的帮助。即,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读书本身,而在于学习,在于吸收知识,只是堆积读的书籍的数量没有任何意义。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书呢?我认为,最好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决定,毕竟挑书来读就好像挑鞋子穿,总得要适合才是。但是,在大方向上,我还是可以给出三两建议的。不过,由于笔者本人读的书并不是很多,因此读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接受。
首先我从应该读的书开始说起。在说起书之前,最好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哪?这是最烂俗的哲学问题,但是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很好地给出让自己满意的回答。我的建议是,写下来这些回答,同时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去找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书籍。例如说,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这样回答:我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程序员,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敲代码,对创业、绘画、设计感兴趣,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相对应的,我有这样的疑问:除了敲代码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如果哪一天我被裁员了我该怎么办?怎么样理财?未来的风口在哪?我怎么才能为风口做好准备?回答以及疑问越详细越好。
带着这些疑问我就可以知道我想要读的书与设计、创业、理财、职业规划相关,而且,有了学习的动机,我才能保证我把挑选出来的书读完或者读完想要读的部分。此外我想补充一下,很多书其实没有必要读完,例如工具类的书籍。如果你希望系统性地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例如数学分析,那么就读完吧。如果只是想着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最好将这本书当成工具来使用,在需要的时候再去书里面查找相对应的知识。
那么什么书不应该花费太多时间在上面呢?首当其冲的就是让你情绪变化过于激烈的书籍,例如会让你感到沮丧、焦虑、狂喜的书。拜托了拜托了,饶了自己吧,别给自己找难受,偶尔读一下调味下生活尚可,天天都像活在戏剧中忽而涕泗纵横忽而以头抢地实在是没有意义。其次便是不能让你主动去思考的书,例如某些爽文。其实这条更加像是对读书习惯上的建议,即带着脑子去读书,被动地接收信息不是学习,记忆不是学习,要得出自己的东西,将书中知识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才是学习。此外,还有一些讲投机取巧、捷径的书籍,浅尝即可。
另外,虽然我说了没有必要为了刷数量而读所谓没营养的书籍,但是,说实在话,即使没兴趣,也该尝试一下。这就好像去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能让一个人更了解自己一样,读一些自己从来没有读过的、不喜欢的书可以让你更加清楚自己的品味,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