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位作家写过的一篇文章,读后我沉思了很久。内容大致是,这位作家的母亲住院了,他去医院陪护她,在母亲看来,他是母亲所有儿女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来医院陪护,老母亲自然是最高兴的了,整个上午他母亲跟他讲村子里从前的一些陈年旧事,说村里二娃子跟你小学同学的那个在外面做生意这几年发了财,去年过年开车回家的。又说哪家的媳妇生了娃,哪家的孙子考取了大学,隔壁的孙家大爷得了痴呆病,不认得家里人了,又说到哪家的耕牛生下了一头小毛牛....,一整个上午,老母亲把乡村的陈年往事,旧闻趣事都讲完了,下午也没什么话题可谈了,相互干望着,母亲又觉得这样子耽误儿子的时间,催促他回去工作,他这时候心里想,母亲要是也能看懂文字多好啊,我就可以读给她听或者她可以自己看一些与此时应景的文章,鼓舞自己,可是,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认识一个字,假如,母亲能阅读文字,即使在病痛最难忍难熬的时候,或者在孤独寂寥,儿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通过能够阅读文字或者听听收音机 广播等,让自己每天接收新鲜的事情,用充实来陪伴她,填充她内心时刻想念儿女们的寂寞时光。内心世界会更加丰盈,就不会只沉浸在曾经村里的那些陈年旧事,翻来覆去的对他讲来讲去。
老母亲她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中国普通劳动者,读书的人也都是那个年代家里有钱的人家,即使不是很有钱,也不至于很穷很穷吧,可是,那个年代,读得起书的人很少很少。在那个封建时代,女性读书的更是屈指可数,只能出生在思想观念开明进步,经济条件丰裕的大户人家中,大都是一辈子的辛苦劳作,遵循中国的传统,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心中只能装有长辈、丈夫、儿女、唯独装不了自己。她们是时代的牺牲品,更是她们人生的不幸与悲催。也只能感叹她们生不逢时。
当今时代,国家早已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再不会有因为贫穷而不能读书的事情发生了,每个人都有享受学习受教育的权利,有各种各样丰富自己的途径。我们不能浪费这些宝贵的时间,更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此时,我心里也特别希望自己,到了年老的时候,不要像个祥林嫂一样对自己女儿翻来覆去讲那些我们曾经共同生活中的陈年旧事,以此来维系母女之间的话题,我希望 我们之间能够一起畅谈某些文学著作,热点时令,在知识层面上没有任何障碍的交流,我也希望在没有陪伴的时候,自己也可以通过曾经读过的书在脑海中的沉淀让自己更能淡定从容,理性看待问题。也幻想着在未来的年老生活中,手捧着一本书香浓厚的纸质书,带着一副厚厚的眼镜靠在沙发上或者坐在摇椅上慢慢的品读,或者随意的听听带有音频的文章,抑或自己一时兴起,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面写起自己的人生感悟来,我想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也有资格写写自己的人生了,能过做到所有这些,都需要自己现在的好好积累,只有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多看经典文学,多练习写作,到老了才有内心沉淀下来的知识资源,才有可写的东西,也才能做到心有所想,信手拈来,让自己的人生过的充实丰盈,要不然,也只是徒有一生的生活经历却写不出半点的东西来。
坚持阅读让我丰盈充实,我相信也将是我人生最好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