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各种农活我都干过:种玉米、撒肥料、拉犁子、压耙的活计不在话下,就是打农药、拾掇棉花、给玉米芯点药等技术活我也都会做。
那泥土的芬芳是童年最熟悉的气味,但当时却不是最爱的气味。而今,它却成了我常常怀恋的气味。
上一篇我写到因为家里遭受巨大变故,我离开农村,去了大姨家——焦作。这两百多公里,是我自出生以来去过最远的地方。我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到了城市,有太多的惊喜、新奇、期待……
走到那儿,我做了一年级的一名插班生。在那儿上了一个学期的学,遗憾而自责的是,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了。
记忆特别深刻的是那里的学校特别漂亮,有高楼、有操场、有电铃、有腰鼓队……比起我的农村小学,一溜儿矮瓦房,没有玻璃窗,教室的桌子用砖垒石墩上的窄木板,还是挂在树上的手摇铁钟。
走进城市学校,那儿的老师和同学待我特别好。走进班级,没有人因为我是农村娃而不跟我玩,这也许是儿童最本真的纯真与善良。
在老家,我们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可是在焦作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竟然还做手工,简直有趣极了。
记得回老家之后,我还带着自己做的手工作品——一只手动啄木鸟,一拉就“哒哒哒”啄树桩,在小伙伴面前,展示我的作品那份骄傲与自豪,到现在还记得。
印象中还有更吸引我的一个声音,现在还能在我耳边回荡。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我就能听见学校喇叭里播放:“六年级腰鼓队的同学集合了!六年级腰鼓队的同学集合了!”
“腰鼓是什么样的?腰鼓队队员是什么样?每天都集合干什么呢?一定很好玩。”我脑海中有很多问号。终于有一天,好奇心简直要爆棚了,我实在忍不住,决定留下来看看腰鼓队。
放学之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故意在大门口磨蹭。等腰鼓队的同学集合。终于,我看到他们陆续在操场集合,他们每个人腰间挂着一面很小的腰鼓,用鲜红的带子挂着,他们手里拿着两个鼓锤,鼓锤的尾部也飘扬着红色的绫绸。
红鼓、红带、红绸子,喜庆又好看。他们挥动双手,手中的鼓锤上下翻飞,红绸子也跟着有节奏地飞舞着。随着鼓锤落下,重重的鼓点也随之响起,那声音、那气势、那场景真的震撼到我了,让我这个农村小姑娘大开眼界,太吸引人了!
我看呆了,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反正忘了回家了。正当我看得入迷,听得起劲,“小花妮儿,你咋在这儿啦?到这时候不回家,吓死我了。”扭头一看,是大姨。她着急得都快哭了,她蹲下抱住我,又心急又责怪,“放学咋不回家啊?”
“我……”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自己看得入迷,也不知道放学有多久了,让大姨担心害怕。家离学校很近,平时我都是放学直接回家,这次被腰鼓队的表演吸住了回家的脚步,也没想到大姨的担心。
大姨拉着我的手朝家走去,一路上她说什么我也不知道,耳边还回响着那富有节奏的鼓声,眼前也是红绫在飘飞。我的心儿也怦怦跳着,好像看了一场盛大的表演,新奇、激动、惊喜、兴奋充满了我小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