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听到“听懂我的意思了吗?”,你听到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也有人会说“我表达清楚了吗?”,你听到后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就“听懂我的意思了吗?”与“我表达清楚了吗?”对沟通的影响来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来确认“沟通”定义:一个表达者和一个或者多个听者之间通过语言或可交流介质来传输信息。
沟通的目的:在互相不清楚对方的立场和想法,或者信息不对等时,需要沟通以便达到信息同步、观点同步、立场同步。
然后,这两句话什么时候出现?
这两句话经常出现在两个或多个沟通对象场景下,这句话大部分情况下是由表达者在表述论点结束后,看到听者一言不发没有预期的回应时,而与听者进行的一个类似于互动的沟通,表达者问这两句话时,是说我看到你好像没有回应,所以我问一下来确认这件事。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表达者和听者在表达过程中的反应。
一个表达者在在表达意见时,听者是聚精会神地去理解、思考问题的,是主动的一方,而你表达的时候如果不试图去表达清晰,对于听者来说就是一个烂摊子,所以,你一定要表述清晰有顺序,否则对于对方来说就是一场思考整理的灾难。
如果听者跟你有相同的知识储备库,且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相似,能够很好地了解你表达一些观点的经历和背景,那么你整理输出自己的思想时,听者就比较顺畅地理解你的观点以及结论,同时报以“恩~”“是的”、“很对~”这样的附和和同意。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如果听者因为跑神,或者在某一个节点不了解一个名词而卡住了,没有跟上你的表达路程,对方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卡住的地方,并且试图追上落下的部分。
当然这些都是听者的心理状态,是没有跟表达者沟通的,因为听者需要一些勇气来承认“你表达的很流畅但是有些地方我没听懂,貌似在这场对话中显得我比较笨”
所以听者很容易出现“你在说XX的时候,表情夸张到鼻子的形状超级搞笑所以我没注意听,完蛋我已经不记得你说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了”这种情况。
这是在我们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沟通时常常会出现的情况。比如两个人沟通问题,分享会上某一个人在讲自己的PPT。
“听懂我的意思了吗?”是表达者向听者丢了一个包袱,这个包袱叫做:我已经表达清楚了,讲道理来说你应该听懂我的意思了,但是你貌似还没听懂,那就不是我的问题,最好你已经听懂,不然你有可能比我笨,那我也管不着,你就自个儿琢磨去吧。压力全部给了对方,让对方来做应对和接下来的处理。
而听者需要勇气来承认“你表达的很流畅但是有些地方我没听懂,貌似在这场对话中显得我比较笨”这件事,很显然很多人没有这个勇气,更希望用沉默或简单的“恩”来应对你的提问和试图理解你的意思-----以不变应万变。所以,你可能误以为对方真的懂了,或者即使你知道听者可能没懂,但是他的不积极回应让你也不再愿意再进行深一步的沟通和探讨----到底是哪个地方不明白呢?
这样,一方输出内容,而没有得到另外一方的信息和观点的同步,可以说,这次沟通是失败的,或者假性成功(对方肯定理解你的意思,实际上并没有)。
“我表达清楚了吗?”是表达者在当前的沟通中,站在听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帮助对方主动去缓解卡住和追不上时的不适感。
同时这句话传递的意思是“我看到你没理解,那么应该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晰或者不够接地气,以至于你没能懂”,将压力和包袱给了自己。
这样听者即使会出现极端的完全不能理解的情况时(智力上的不同步),也能从心理上感受到:我虽然这里没听懂,但这好像不全是我的问题。同时,听者也会知道自己没能懂是有一部分自己的责任,尽管这个责任处在模糊地带,听者会感受到表达者在这场思维交涉中的让步,根据影响力的互惠原理,听者会更主动地去和帮助你去解决未理解的问题,进入到更加深入和细节的沟通阶段去。
这,才是真正的良性沟通啊~
你回想一下,在你的日常和工作的沟通中,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问句?或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说话?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在对方不会表达造成你心理上的不适时,清晰地知道,如果是因为想要解决了解问题,不要因为这句话阻拦了你追求真相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