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后,我很少听起身边的人谈信仰。我们这个时代,似乎不太时兴谈信仰。所谓信仰,好像已经随着某一代的远去而逐渐销声匿迹。但是今天不是像感慨信仰已经逝去,今天想谈谈信仰里的“畏”。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这里的第二个畏,通“威”。《书‧皋陶谟》:“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而孙星衍疏:“畏,一作威。明威,言赏罚。”而《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这里的畏则是敬重、心服的意思。
那么何为信仰呢?拆开来看,一为“信”,二为“仰”。所谓信,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是信念的意思。我们对于信念往往没有足够的证据甚至是毫无理由地去支撑它,但是它对于人们说服力往往比通过理性论证的观点还更强。何为“仰”,抬头看才能叫做仰,看高处的东西叫抬头,看高不可攀的东西则叫做仰。
这么看来,信仰之“畏”,是敬重、威服的意思了。
那么,为什么今日的“畏”为何失去了它的威力了呢?
首先,现代科学解构了信仰的神秘和威力。众所周知,古代的信仰多出于对大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产生的崇拜。在过去,人类科技落后,在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也只能膜拜而已,祈求自然的保护。但是,现代科学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改变自然的威力。我们不需要在自然面前瑟瑟发抖,而可以拿起我们的科技,去填海造陆,去登月飞天。果然,地球之外没有上帝,月亮没有嫦娥。即使我们对五大洋肆意妄为,海神也只能在我们面前躲躲藏藏,退避三舍。真相被揭开了,神仙被人类打败了,信仰也就成来文明遗留的笑话。
其次,金钱的威力代替了信仰的伟力。“金钱万能”在这个时代并不只是头号而以,它俨然已经成为主宰这个时间的无上规则。无论你想干什么,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说得现实一点,举个例子,“房奴”。在我看来,房子不过是金钱的代理人,它站在明面上套牢了一个又一个人。实际上,说来说去,还不是钱的问题。如果你有一亿,却没有房子,房子丝毫不能影响你的生活。如果你是个穷光蛋,那么房子等一系列问题就来了,尤其是如果你还是个大好青年,准备完成一系列人生大事的时候。现实世界一切的商品,归根到底,都是金钱的问题。人们为了生活拼死拼活,说到底就是赚钱。许多人自以为抛弃封建迷信,转而投向社会,奋斗赚钱,是走向人生巅峰。其实不过是踢掉了菩萨的泥像,换上了财神爷的雕塑。金钱的威力就是如此巨大,它让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它膜拜。说到底,也就是金本位社会的结果。
还有一点,再进一步地说,是生产力给予了我们抛弃敬畏的勇气。我们的生产力可以让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们也不必在靠天吃饭。比较过去寄人篱下,看人脸色,总归服服帖帖。现如今翻身做主人,自然没有一点敬畏。
深夜颇困,这篇文写得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