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霉菌毒素肆虐的今天呼吸道疾病也是愈演 愈烈,给中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每年约有几千万头猪是死于呼吸道疾病,以肺部病损为原发病和以肺部病损为主流病损的占了极大的比例。
这样的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常常相互并发或继发。
单因子思维的期望,用疫苗、抗生素…就能把呼吸道问题控制好,有点难!
例如: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请看芦惟本老师如何清楚的讲透彻这个专题的。
消毒管理与气溶胶吸入技术
消毒工作是猪场的日常工作,许多专业书籍均有详尽的阐述。众多新型消毒剂的问世,将消毒工作推向崭新的阶段。按理,病原微生物应经历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猪的传染病的流行理应收敛才对,可是事物的发展正反其道而行之。个中的道理,除了集约化的各种弊端与霉菌毒素的危害外,与目前广为流行的消毒理念与方法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一、当今的消毒理念是防外胜于防内
在舶来的生物安全理念的支配下,大家都认为猪病是从场外传来的。在某一时间段该理念是对的。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检疫手段落后,没有口岸隔离检疫条件,著者在中外合资的大型养猪公司见到从国外引进种猪直接进入猪场,带来劳累氏菌病、布病等疾病,显然,疫病是从国外传来的(我国原本就有布病,但是,对于该公司来说是来自国外的)。之后无序混乱地从国外引种将众多疫病带到我国,蓝耳病、圆环病毒随之入侵。随着带毒、带菌外源种猪的普及,强调猪场疫病是从外面传入的生物安全就大失偏颇,因为病原原本就存在猪场内,内源性感染已成为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
情况变化了,可是国人的理念却丝毫未改变。于是大家拼命做好进场人员、车辆、物料的消毒,各种方法用尽,如紫外线、臭氧、沐浴更衣等。认为这般便可以预防疫病的发生,因而也就轻视了猪场内,特别是猪舍内的消毒。众多猪场一周只消毒一次,只做地面消毒,或用喷枪作空气消毒,多流于形式,流于心理安慰,便是这种理念的产物。
二、必须用系统控制措施方可获得消毒的最好效果
人们错误地认为消毒就能100%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就连人医手术室也做不到。消毒只能做到杀灭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病原,使其达不到致病量,大减少病原微生物富集程度,特别是养殖场,自然包括猪场。也就是说,猪场消毒后,环境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病原微生物,通常情况下,即猪体免疫力正常情况下,是难以致病的。可是当今猪群在集约化条件下,在霉菌毒素危害下,加上的外源品种的体质,免疫力的下降是公认的事实,使其消毒后小存量的病原也可以引发传染病的发生,这为每天消毒的猪场仍然发病的事实佐证。因此,欲使消毒的效果最佳,必须从系统控制上做好小环境的控制,将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规避霉菌毒素的危害,以单因子的处事思维,仅仅指望消毒来预防疫病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消毒工作的要求更高,要讲究消毒的方式、方法,要讲究消毒频率。
三、猪舍内病原微生物富集的主要方式
猪舍内病原微生物富集的主要方式是附着在尘埃上。猪舍的尘埃来源广泛,来自饲料颗粒,来自粪便、尿液的干燥物,来自被毛脱屑,来自垫料、建筑材料,来自进入空气的霉菌、尘埃、花粉、病毒、细菌等。直径小于50μm尘埃可长时间飘浮在猪舍内,直径小于10m的尘埃可以在空气中飘浮十多小时到几十小时,病原微生物可以在较长的时间段里富集在这类尘埃上,达到致病的量级。小于10μm的尘埃,特别是小于1μm的尘埃,不仅可进入下呼吸道,还可进入肺泡。一头100kg猪每天约吸入40kg空气,却只需吃下3kg左右的饲料、喝4kg饮水,可见肺是猪体与外界交流量最大的器官。随吸人空气进入肺组织的尘埃因附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具有生物致病性,并附着在肺泡或毛细支气管上。不停息的气体交换使得尘埃与病原微生物在肺组织中的富集极易达到致病量。这就是猪舍里病原微生物富集的主要形式,也是猪舍里病原微生物致病的主要途径。
尘埃还吸附猪舍内多种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气。尘埃进入呼吸道后,其中氨气会溶解在呼吸道的水分中,形成强碱性氨水,刺激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肺巨噬细胞活性下降,为富集的病原微生物提供更易致病的内在条件。
四、气溶胶吸入消毒技术是防止舍内病原微生物富集的最有效的措施
气溶胶( 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质点直径10~100μm。
气溶胶吸入消毒技术是利用气溶胶发生器(喷雾器)将对猪体无害的消毒液呈气溶胶质粒喷雾到空气中,借助空气介质的高度分散性充分吸附在尘埃上,杀灭尘埃上的病原微生物,并加大尘埃的重量与直径使其更快落地,减少飘浮的时间,从而达到空气消毒,或舍内有效消毒的目的。
气溶胶发生器又称超低容量喷雾器,它喷出的药液微滴的直径为10~75μm,呈正态分布,因此大部分微粒在50μm以下,肉眼难见到,其雾滴数是常规喷雾器同等药量雾滴数的50~150倍,如此,在空气中分散度大,与尘埃接触面大,且飘浮时间可长达数小时至十多小时,杀灭病原微生物彻底。
五、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1.药液选择。
只能选择对猪体无害的消毒液,并注意配制浓度,如复合碘消毒液,浓度为饮水消毒浓度。
2.操作要领。
由于雾滴细,肉眼难见,不会在靶物上形成液滴或液膜,故不可用喷雾药痕来判断喷雾用药量。一般讲每平方米用药量只需0.8ml左右,若舍内尘埃严重,呼吸道疾病严重,可以每平方米用药2ml。防治FMD的消毒中,可使每平方米用药达5~10ml。
初次应用,要先用清水喷雾演练。先计算好猪舍面积,装好所需清水,启动喷雾后,喷头向上,操作移动的步伐的大小、移动频率与喷雾射程、用药量同步,做到心中有数才可正式喷雾消毒。
喷雾前最好关闭门窗,喷雾后1~2h再开启。
3.该项技术的优点。
与常规喷雾技术相比较,该项技术适用于空气消毒与压尘消毒,耗药量少,但雾滴直径小,数量多,在空气中分布均匀,飘浮时间长,达到有效消毒空气与尘埃的目的。选择药物要恰当,如碘消毒剂;选择浓度恰当,如饮水消毒浓度。不仅可杀灭尘埃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吸入呼吸道后,碘还有祛痰作用,有助于肺部病变的康复,特别适宜载猪的日常空气消毒,噪音小,对猪群几无干扰。
由此可知,猪场的消毒管理的重点并不在进场的消毒,而在于场内消毒场内消毒的重点在猪舍内消毒,猪舍内消毒的重在舍内空气消毒,舍内空气消毒管理的重点在于应用正确有效的消毒方法与药剂—饮水消毒浓度的碘消毒剂溶液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每天上下午在猪只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各喷雾一次即可有效消毒舍内空气,特别适合房舍与设施简陋、通风不良的猪场,可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乃至杜绝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也可以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时间。有的场认为尘埃最严重的时间是喂料的时候,将喷雾消毒压尘选择在喂料前,实施后,呼吸道疾病果然大大减少。
作为专项技术的应用并不排斥猪场其他方面的消毒,在强调突出重点的同时仍然坚持用系统观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在场外传染病流行,场内未流行时要高度重视进场人员、车辆、饲料、物件的消毒;废除毫无实际效果对人有伤害的紫外线消毒;生活区,大门消毒池,舍前消毒池应用2%~3%烧碱或漂白粉;载人载猪消毒用复合碘消毒剂或戊二醛消毒剂;饮水用漂白粉或复合碘;舍外开放性污道、粪池、尸体坑用漂白粉;空栏消毒可用过氧乙酸喷洗,再用甲醛熏蒸;还要注意大门消毒池的长度是通用车辆车轮周长的3倍,深20~30cm。
日常消毒贵在实效,贵在坚持重内胜于重外。
另外,芦老师还有配套技术指导,请点击蓝色字体的链接:
减少新生仔猪感染的技术----“鼻腔喷雾”
有了好的技术,还需要好的工具以便实施。
超低容量喷雾器工作原理
超低容量喷雾器(电动超微雾化机)是一种新型多用途的喷雾消毒器械,采用双旋风气流雾化喷头与药箱构成喷洒部件,以电动离心风机及机座组成动力部件,由波纹软管将喷洒部件与动力部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
超低容量喷雾器性能优势
新型消毒技术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气雾消毒和超低容量雾化技术。所谓气雾消毒是使用新型的喷雾器械将消毒剂以细小的微粒喷洒至空气中,形成消毒剂的气溶胶,从而对猪舍内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消毒。
气雾消毒效果与消毒剂形成的气雾离子直径有密切关系。
有资料认为当雾滴直径减小一半时,单位面积上的雾滴数约增加8倍,例如雾滴微粒为10μm和20μm时单位面积上的雾滴数分别为19000个/cm2和2350个/cm2,如果雾滴直径在100μm时则仅为19个/cm2;
此外,雾滴的大小也对其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沉积有极大影响,当雾滴直径减小一半时垂直面上的雾滴密度可增加1.5倍以上;
而且由于微小雾滴在空气中的运动,也可沉附在养猪设备的腹侧面,由此可见气雾消毒在使用同样体积的消毒液时,对消毒对象的作用更彻底;
为了对空气消毒,必需使雾滴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尽可能地长,才能达到对空气的消毒,雾滴微粒为10μm和50μm、100μm时,雾滴的降落速度分别是0.3cm/秒、7.0cm/秒、26cm/秒,后二者的沉降速度分别为前者的35倍和80倍以上,有人认为如果将雾滴直径控制在1~5μm以内,对空气及物体环境表面的消毒将更为彻底,并且可大大减少消毒剂的使用剂量。
有了好的技术和工具,是不是还需要好的产品来帮助我们完成气溶胶吸入消毒这件事呢?
作为资深兽医师,我向大家推荐一款。
请点击蓝色字体链接:您的猪场消毒了吗?
本文引用了芦老师的消毒理念,不这样就无法解释清楚消毒的意义,就有更多人做错,被误导和误诊!所以,应该非常感谢他。
我们还可以在一起玩耍,探讨诸如养猪系统控制技术的落地实施、超低容量喷雾器和消毒剂的团购……猪场还会有难缠的呼吸道疾病和奶猪腹泻吗?
认可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表示感谢,就是转发本文以帮助别人。谢谢您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