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宗盛的匠心广告再出新片“致匠心”。视频里,他说:“很多人都在夸奖,李宗盛,你那个歌写的真不错的时候,我都想说,那个写歌的李宗盛,你们其实并不真的完全认识。”
50多岁的他,回望年轻时走过的路,从东京到温哥华,到吉隆坡,到香港,再回到台北。一路走来,他经历、磨砺、坚韧、奋斗,创作了多首经典歌曲。这些歌曲广为流唱,有人问他创作的秘诀。他的回答,没有教科书式的教条与刻板,而是生活的感叹与经历,没有生活给他的磨砺,就没有今天的李宗盛;没有岁月教他的成长,就没有今天这些传唱的经典。
李宗盛的早年充满了坎坷与苦楚,也正是那些坎坷与苦楚,照亮了他前进的路,在前行的途中,他写下一首首动听的歌。
独自游荡在东京的日子,那时的他是一个看不见未来的歌手,预算捉襟见肘,住在局促的小旅店,彻夜失眠,等待迟迟不来的灵感,也在思考以后的人生,终于写下了几首后来才为人知的歌与词,做了几个后来大家才知道的决定。
这里的一位刀匠,一直以为李宗盛只是一位制琴师,因为他的技艺高超,会安静地坐下来制琴调弦。那份安静,也让李宗盛在才思枯竭的岁月里,行为变得从容很多。这位刀匠并不知道会制琴的李宗盛,其实是一个音乐人,在他的眼里,他仅是一个手艺人,这样的身份不会掺杂太多的浮躁和思考。我曾听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手艺人是最正当的职业,因为从中,你可以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大家一直在寻求的安全感。”这样的身份,或许让他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苦处,从而从容安定许多。
温哥华:1994年,李宗盛35岁,此时的离开和到达,对于他而言,更像是一个意外,他想走走停停,没有更多的想法,却在将要启程离开时腾升一个念头,不成想决定了自己后半生的面貌。
他说这次旅行,让树与我,两个生命,重新展开。他将生命与树并行起来,或许这样的李宗盛,正是在寻找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
20年前,它教我训我,要我知道自己的渺小,学会谦卑安定;20年后,它依我信我,任由我剪裁切削,重新安置。
香港:浮华都市,承载着每一个音乐人的梦想,他把感受溶于音乐之中,透过音符,给每一个坚持的梦想的人,最初的感动。
他写的那些歌词,只有曾经有过痛苦经历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生存的理由,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那些苦痛挣扎,或许在一瞬间把我们湮没吞噬,但在过后,却也成为感谢自己的一剂良方。
吉隆坡:这里是李宗盛音乐的第二故乡,也是世界华人生活聚集的地方。这里挤满了为生活奔波的人,也充盈着为梦想奋斗的脚步。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总有希望;只要相信,总有可能。被雨洗礼过后的城市,因为彩虹的出现,更加绚丽灿烂。
台北:李宗盛真正的故乡。无论走多久去多远,只要一想念,所有思绪就会自动连接:只要一回头,总是能看见。
《凡人歌》: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你既然不是仙 就难免有杂念 道义放两旁 把利字摆中间
你我皆凡人,奔波是永恒的话题,奋斗却从不停息。奋斗成功与否,似乎比没有太过重要。重要的是,在奋斗过后,那份回归平静的心绪与感动。
诗与远方,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又通向何处,全在每个人的,一念之间。而从来没有过诗与远方的人,又怎能体会远走归来的那份安宁与从容。
曾经的少年一筹不展,如今我们和当年的自己并肩无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或许当下的你,身处迷茫纠结,或许眼前的事,正让你百感交集。不论有多少次后悔与难过,抑或有多少个不甘心、不妥协,那些都应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与源泉。若没有从东京到台北的奔波,李宗盛或许写不出那些经典,那些受过的苦、流过的泪,在那些广为流传的旋律中,显得熠熠生辉。
曾经受过的苦,终将照亮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