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意愿、能力”三个方面做到令人(或者自己)“逻辑自洽”是做到无论早起还是其他人们本来做不到行为的基础。
每天4点钟起床,是一个可以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的习惯。
下面结合自己2018年1月份第一周早起的实践,对比分析论证:
一、知(认知、心智模式)
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一个关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决定人的品德与人生的综述,并附有精彩的模型图:
(详见之前我写过的《风铃拆书|习惯是知识、技能、意愿之交集〔御书房第16拆〕》一文,链接为http://www.jianshu.com/p/8028bc56bd80)
菲利普•津巴多等在《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专著里深刻剖析了说服一个人的五个层次和相互关系,以下是我曾经据此整理用于“工作中的双向沟通”课件:
也即:真正的说服包括改变一个人的意愿、态度和认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人们开心地(情绪)做出切实的行动。
早起何尝不是如此?正好课件中收集了早起和时间管理两个例子:
你需要通过“扪心自问”来让自己同时在上述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各个层面,在自己的内心和潜意识中达到“逻辑自洽”:
“这(早起)对我至关重要,因为……”(首先最容易追问三条,不断补充。)
“这(早起)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要难为自己,跟自己说这些,让自己做这些?”(站在你自己的角色、立场解释合理性)
“谁在乎这(早起)?如果不做或者做不到又怎样?还有呢?”(从自己和自己以外在乎的人事物角度,强调并说出可能导致正反两方面的结果)
以上问题看似差不多,但涉及的心理层面和由此激发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刨根问底,只能由你回答,而且还要沉下心来,安静地自我审视,可能还要多反复“扪心自问”几次。
换成早起以外的任一件事也一样。
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找寻自己做或者不做某事的利益切入点,以确保你的行动(比如早起)紧紧围绕着你的需求和目标进行,也就是一开始务必对自己给出一个方向与期望,以唤醒自己的深度认知,加强行动的紧迫感。——而这是你之所以这么做的充分理由!
这也是@蓝海汐捕头一再强调“感恩日记要避免言之无物”,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有形式、浮于表面的根本所在。
根据我的个人感悟,甚至有时认知会颠覆一个人,让其某个行为彻底改变。
比如@易仁永澄老师的推文就曾讲过他自己如何因为生死攸关的身体警报、以及基于认知层面的意识、观念纠正,戒除多年熬夜,一天只睡四个钟头的“拼命三郎”模式。
再跳出时间这一块,举例加深大家对借助心理学原理对于事情成败方面的感觉:
甚至热播剧也会佐证涉及五个层次的巧妙追问,能够不至于冒犯老虎天威,让一个皇帝瞬间改变生杀予夺:
“梦想早读会”《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的早读,也有涉及这方面内容。
不过我对其中“知、意、能”三方面阐述的逻辑性、完整性保留自己的看法。(你看完全文应该也会得出这一点)
人到底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这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恒久以来惹人争议。
我比较认同“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
从前面的“五个层次”论述而言,天赋涉及能力和意愿多方面,而性格、动机、价值观这些千人千面的因素都会构成意愿这一块的天赋。它们是双刃剑,能激发坚持一件事最好的动机与动力、意志力,也可以成为放弃一件事最好的借口。
我猜想,《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正是基于心理学类似“前认知”而内化应用,最终形成自己的“后认知”,描述出对于“天赋”的独特解答。
天赋、潜能当然都是一种能力,能力皆经由日积月累的持续刻意练习而来。
每个普通人都有“天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赋就是先天赋予”,我们后天只要寻获并利用好它们就可以让自己的小宇宙爆发。
二、能(知识、技能)
第二步,你需要找到如何早起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一)比方说科学研究关于人体复原、代谢、睡眠等各种休养生息的规律与通识等。
或者《精力管理》关于精力金字塔四个层级的配套关系,以及仪式习惯的设置等。
我不是各种形形色色软件使用大人,对于仪式感如何嵌入习惯系统养成还参透不了。
我只知道并信服一点:早起必须早睡,成人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睡眠,否则强行早起是难以支撑的。
咱们群兵部尚书@宇飞大人就说过:早睡实际上比早起更难以养成习惯。
(二)比方说习惯养成原理。
这才是我的秘密武器。
每个人迟起的状况不尽相同,本来九、十点钟才起床要重塑人生,跟早晨有半个来小时会懒床、睡过头要纠正恶习,起点不同,难度差异悬殊太大。
所以,不是傻傻地坚持或者痛苦万分地倒逼,而是遵循习惯的分类、周期、身体习惯养成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这些个“知识”、“方法”、“技巧”是三分热度和决心泛滥以外的第二个维度。
比方说@宇飞提到的两个技巧:
1.每周把自己的闹钟设置成比之前一周总体起床水平提早10分钟,循序渐进,几周下来,逐步把时间往早提。如果一周下来做不到,可以再下降一点,比如5分钟,或者再坚持一周。
2.叫醒闹钟用Wake upAPP,一个叫Wake带到卧室,一个叫up务必放到远离你的地方比如卧室,还要把声音调到很大,让人受不了、躺不住、抓狂起床。
这个逻辑就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婴儿学步”和“行为模式化”、“去除障碍”相关章节阐述的如何增加难度的做法。
有兴趣的人可以翻阅我之前关于习惯拆书的系列文章,如:
《风铃拆书|身体习惯案例2-早起开启高效人生〔御书房第13拆〕》
三、愿(意愿、愿望)
其实,这一点跟前两条是相互交织,难以区分的,说来说去还是脱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我相信看到这里,你早起的“愿”已经萌生或者进一步演化、变得强烈一些了。
四、我的案例:
加入六扇门“时光阁”是行走梦想早读会江湖,修炼捕快技能的必须过程。
我说过,自己做到早起的秘诀无他,不过是每天晚上都带着儿子九点前早睡,第二天自然醒罢了。
而我养成以上习惯的原因,是希望自己的重心回归家庭,而不是片面热衷于自我成长,忙不迭地参加这个那个读书会、学习这种那种课程,置为人妻母的身份而不顾,甚至一天头昏脑胀、浑浑噩噩,还影响工作。
我期望家庭、职场和自我成长各方面协调、平衡,在理顺日常生活(自然包括家庭和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抱持愉快的情绪,心安理得地做我想做的事,满足自己的提升需求。
于是我决定培养儿子和自己都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区分亲子陪伴需要和孩子共处一个时空的时间段,以及只能自己一个人不受干扰的时间段。
幸好我之前掌握的习惯养成原理帮助我顺利做到这一点。
加上时光阁如此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我越起越早了。
顺便揭秘一下:
习惯养成里有关于也是基于心理学的12种“持续开关”(也就是让自己做和不做某件事的奖惩措施与策略)这个知识点,时光阁的存在,至少符合里头三项:
一是同侪力量。即所谓的一群人走得更远。
二是对公众宣布,比方说第一次作业,要求各自设置本月时间管理的基本目标:(下面是我的,第一周顺利完成,因为音频听完,书无论如何今天周日花时间过一遍。)
三是得到赞赏。群里一点进步就夸人,别看点点滴滴,内心受用得很。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我早起有事做!
我要看好多法律书,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
这是正经八百的事儿!更是我梦寐以求、不得丝毫偷懒的事儿!
曾经帮我解决印象笔记设置疑难的@张柏梃同学也有强调:
早起必须有上下文,你起来想干什么?
如果你想不清楚这点,就变成我经常调侃的“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还得回到第一部分去“知”。
@蓝海汐捕头也要求大家细化目标,符合smart原则。
我们绝不是因为焦虑才早起或干某事。且看浙大心理学博士,知乎大V@陈海贤老师的分享:
最后还是强调群里po过的一段话:
以上“知识”、“技能”详见《风铃拆书|奖惩恰如其分,供给辅助动力〔御书房第8拆〕》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