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法国数学大师安德烈·韦伊评
介绍
陈景润,男,汉族,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3年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巨大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在北京去世,年仅63岁。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由于老师沈元偶然提到了“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毕业后,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个世界难题中,他的生命已同其毕生努力的数学融为一体。中关村88号集体宿舍三楼的一间不足6平米的锅炉房,陈景润在这里一住就是18年,没高速的电子计算机,没有桌子和椅子,一张兼当书桌的木板床,冬天房内没有暖气,100瓦的灯泡供暖兼照明,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在这狭小的天地里,他不分昼夜地沉浸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中。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1963年中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与意大利数学家证明了“1+3”;证明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在前人成果上再有突破,需要有更新的想法,经过数年时间的摸索和计算,陈景润几乎以生命为代价换回了“1+2”的证明成果。
团员有话说
“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邓小平同志曾这么讲过。
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困境、挑战与失误;有磨难,也有成功;70年一定伴随着磨难、牺牲、拼搏、奋斗。陈景润老先生正是行在这条大路上的一位榜样。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应敢于突破自我,学习陈景润先生的锲而不舍、大胆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铭记陈景润先生的精神,勇担责任,牢记使命,让榜样精神激发力量,在复兴之路上意气风发,矢志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