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幅作品,有两个方面值得一说。一
是诗,二是字。
关于诗,首先说灵感。小区里很多花,桃花,樱花,海棠花,一时间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而在众多花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海棠花。尤其是其中有一棵海棠,一层楼高,树身匀称,在花开得最好时,花瓣红里透白,树叶嫩绿葱翠,真如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姑娘,给人无限的清新感觉,令人动心。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其次说诗句。诗很简单,没有什么技巧,可说的是其中第二句,最初写的是“桃红樱粉绿芽新”,这样平仄也不容易产生误解,以普通话的标准来看也不出律。只是写成之后,仔细琢磨,樱粉一词并不准确,也无法与海棠三色对应。若按实际颜色来,应该用“樱白”,但是这样在平仄上容易产生误解,因为普通话中“白”为第二声,为平声。然而,实际上,在古声韵中,“白”为入声,用在这里,并不出律。
对于写诗,我基本上是支持用普通话作为平仄标准的,与时俱进并无过错。所以大多数时候,用普通话标准就可以了,但在某些特殊情况,用古声韵中的“入声”字来“救”一下,也未尝不可。人生解脱,端在不纠缠是也。
再说关于字。
这幅字,完整的写了三遍,前两遍是在同一晚上写的。写完第一遍后,总觉得有点不满意,于是想写第二遍,把不满意的地方改掉。但是写字不是文档编辑,当关注点在某些地方时,却又会在别的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问题。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当晚在朋友圈征集投票,几乎是一边倒地觉得第一幅更好。兰亭集序,书圣自己写不好第二遍,信然也。
第二天一早,总是心有不甘,再写一遍,这次不再想前边写得怎样,运笔也更快,瞬间完成,反倒觉得不错。
当然,三幅也是无法在一起比较了,毕竟没有完美的,也总有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