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腊月,扬州城里蜡梅盛开,暗香浮动,最是醉人。
蜡梅是冬季扬州最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植物,不仅香味浓郁,花形花色也好看,尤其是当寒风来临,叶落遍地时,枝干上只剩下那亮黄色的蜡梅花,更显其“凌寒独自开”的气质。
蜡梅,蜡梅,又称寒梅、腊梅、黄梅,往往被人作为“腊梅”,因其盛开的季节与腊月相逢。但实际上,这种植物之所以叫“蜡梅”,并不是因为开花时间,而是因“花黄似蜂蜡”。
寒冬时节,最适合到古典园林欣赏腊梅盛开的景象。星子般的明黄惹人眼珠,或遒劲或飘逸的枝干,在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假山奇峰映衬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更显清冷傲骨。
史可法纪念馆又叫史公祠,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这个地方古称“梅花岭”。走进史可法纪念馆,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蜡梅香味。
扬州这座以秀美婉约著称的城市,因为史可法的男儿血性而平添了英雄气概。馆内的梅花岭是象征着“铁骨冰心”的精神高地,蜡梅正先春而开,承载的都是扬州人满满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之情。
扬州地势平坦,且多水,并不适宜蜡梅生长。但作为园林城市,扬州有人工造山的传统。因此,堆山种蜡梅,是常见的种植方法了。
史可法纪念馆内古树、山石错落,是冬赏蜡梅的绝佳处,馆内堂边、榭道、岭上种有四五十株蜡梅。姿态优美、花开满枝的蜡梅,与祠堂的一墙一瓦一窗相映衬,芳香阵阵,光影摇曳,勾勒出百年时光的韵致。
梅亭前,池塘一方,池塘之北正是梅花岭,岭上寒梅虬劲,香溢池水,花开最繁的,还数岭下晴雪轩前这株有着超250岁树龄的蜡梅古树,嫩黄的花朵在阳光下酣畅淋漓地绽放。
据考证,这株蜡梅是扬州已知最高树龄的一株古蜡梅树。扬州的蜡梅古树并不多,全市仅有3棵,城区就1棵。另外两棵分别在高邮和江都,树龄分别为100多年和200多年。
蜡梅古树是扬州城最早开花的蜡梅之一。这棵蜡梅古树花初开时花朵蜡黄色,盛开后花色渐渐变淡转为淡黄色,花即将落时则转为淡白色。
站在这株年代久远的腊梅树下,只见腊梅花树,身姿挺拔而优雅,在寒冷的冬日中傲然挺立。树干粗壮有力,表面覆盖着一层粗糙的树皮,一定是记录了岁月的痕迹与风雨的洗礼。
枝条从树干上伸展而出,或直或曲,姿态万千。它们或向上挺拔,或微微下垂, 枝条上布满了细小的凸起,应该是生命的印记,也是与严寒抗争的收获。
那朵朵腊梅则是腊梅树最为耀眼的明珠。它们小巧而精致,花瓣油润似蜡,晶莹剔透。黄色的花朵,纯洁而高雅,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而绽放出阵阵清香,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美好。
在极寒的冬日寒风中,蜡梅昂首挺立,傲立枝头,让我肃然起敬,觉得它在芳香之余,更有一种不可多得的气节。
扬州许多地方的梅花都开了,但我觉得史公祠里的梅花有点特别,这里骤然怒放的梅花透露出一股壮烈的气势,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用他的热血催开了这些花朵。
阳光下,古朴迷人、暗香浮动,几乎无人不为之停留。这香气于时光深处跋涉而来,不绝如缕、气韵绵长。
蜡梅的香味,是“寒香”,因为它盛开的时候,天地寒冷。蜡梅还是扬州又一常见的“熏香植物”。扬州的蜡梅,虽然不如春梅那么多,但花香浓郁,即使只有一棵,依然能让人觉得扑面而来。
蜡梅花花黄如蜡,清香四溢。古人亦有“花房小如许,铜剪黄金涂。中有万斛香,与君细细输”诗句来赞美蜡梅花开,幽香沁人的景象。
沾得满身腊梅花的清香,走出纪念馆,转而奔个园而去,我要将这一身馨香带回姑苏。
从个园北门进,沿着小径一路向南步行,不经意间,总能与一阵清香不期而遇。这香气幽幽徐徐、清古冷艳,驻足寻香,便会见几株蜡梅,暗自在轩前堂北、亭东楼西、墙角水畔,凌寒傲立、迎风怒放。
蜡梅主要分布在北门区域、壶天自春、冬山,其中又以冬山为最佳观赏点。
不得不说,腊梅与园林元素极相配,它倚于假山石旁便是柔,倚于雕花窗旁即是刚。刚柔并济的美感,也只有迎霜傲雪的腊梅,才能诠释得更为淋漓尽致。
个园的蜡梅是懂得“中式美学”的。花墙漏窗、灰脊黛瓦间,斜出几枝蜡梅,印一墙的花影婆娑,完美诠释了国风之美。
冬山由宣石叠成,外表晶莹剔透如白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蜡梅之于冬山实属点睛之笔。
冬天里百花凋零,唯有梅花扬眉吐气,凌寒飘香。其树枝苍劲,花色清丽,风韵洒脱,暗香沁人。
个园冬山的三株腊梅,嫩黄色的花朵挂满枝头,尽显芳华,向世人展示它的美,在寒风中散发着阵阵幽香,是冬日里最宜人的风景,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假山叠石旁的蜡梅花瓣圆润,花型甚美,好似一个个鹅黄色的小铃铛缀在枝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自由而快乐。娉娉袅袅的蜡梅与恪尽职守的嶙峋山石同框,以动衬静,以柔克刚,便更显其鲜活与灵动,点亮了冬日里一园子曲水清寒的冷寂,让人不禁驻足观赏,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
走近细细端详,那一朵朵蜡梅挺立枝头,花瓣黄得纯粹,不染半点杂色。丝丝梅香潜入鼻腔,让人不经意间,忘记了这冬日的清冷。
蜡梅因在寒冬盛开,与生俱来傲骨气质,诗画者为它赋诗作画,百姓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可以说,蜡梅的美,中国人最懂。
风吹蜡梅香,万物待春归。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汪曾祺先生在《岁朝清供》一文中所写:“山中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梅花盛开,清欢自来,春天的明媚已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