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凯利生下来就有一只跛足,但是他有爱他的医生爸爸和漂亮的主妇妈妈。他的家庭有佣人和鲜花,生活富裕而温馨。
然而,不幸还是降临在他身上。他医术精湛的爸爸在他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妈妈也在他才学会走路就患上重病。她预知到自己不行了,写信把菲利普托付给无子女的大伯一家。妈妈在他才9岁时去世,一下葬,大伯就勉为其难的来把他接过去共同生活了。
大伯他们已经习惯于两个人千篇一律的日子,忽然就多出一个小孩子来,觉得是打搅了他们的平静,心底里对他没有多少好感。
伯母善良,她想把菲利普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但是她从来没有当过母亲,经常弄得不知如何是好。
伯父刻板又刻薄,吃饭的时候只给菲利普指甲壳大点的鸡蛋,也不让他在玩玩具弄出声音来。菲利普是孤独地、压抑的成长着。伯父自己心情不好,就埋怨是菲利普影响到了他。
一天,大伯家收到了菲利普妈妈生前拍的十二张照片,那是母亲爱孩子,想给他留下一些念想,一个人拖着病体强打精神去照相馆拍下来的。大伯看到一组死人照很是不悦,大概是认为活人看到死人照片会晦气的,只给菲利普留下来两张。
你看,有许多墓碑上写着永垂千古、流芳百世……我们做人的愿望,就是怕被最亲爱的人遗忘。
菲利普不想惹大伯不高兴,他就学会了去看书自娱自乐。大伯平素不怎么喜欢看书(宗教除外),估计有的也看不懂,却很喜欢买许多旧书(便宜)来装饰家里。像咱们现在有的家庭,自己不看书,还要买一些名著来摆放在书柜里显得很有学问范儿。渐渐地,菲利普看的书多了,对玩具也失去了兴趣。
这个细节启发了我。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我的孩子特别喜欢打足球游戏,一玩起来整个人亢奋得你说什么他都听不到了。和孩子在一起,有时候也不能搞硬帮帮的规矩。我们故意把游戏机藏起来,他翻天覆地找不到。没辙,只好推着自行车找小朋友活动去了。这样一来,他在运动的同时也找到了乐趣。我还经常有意无意在他跟前看书,他就耳濡目染了书的好。目前,我不知道他看过了多少书,只是惊讶的发现他和我们交流的成语是张口就来,作文里经常出现让人眼睛一亮的词汇。我看书,他还是受用了。
菲利普上学了,同学们对他的跛足好奇、冷嘲热讽,甚至把欺负他当作一种乐趣。他毫无防御之力,经常被打得稀里哗啦。他受不了,买了一些自认为好的东西去送给“打手”,人家收下东西了,不高兴了还照常打他。
他想逃离那个学校,无处可逃。只好熬着,默默期盼自己快快长大。
我记得小学低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个麻江县少数民族的木讷女生。一大帮同学在课间拿她开刷,齐声哄笑她为麻佬、苗子,她就捂着脸呜呜呜地哭。一年后,她就转走了。现在回想起来,一个人的弱小,心灵总是容易受伤。
菲利普在十二岁左右时学习在班里名列前茅,校长很喜欢他,这对他来说是很好的安慰。他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加上平素看书积累的知识丰富,只要努力起来就是优秀学生。嗯,他跛足总被人嘲笑,学习拔尖了又被人妒忌。他可如何是好?
菲利普大伯是基督教牧师,他说人想要得到神灵的庇护就要虔诚的祷告,心诚则灵。菲利普太想让跛足变为常人一样了,他一字不落的祈祷上帝,连睡觉也在许愿,19天过去了也没有奇迹出现。跛足永远是自己的。
我经常看到有的人家拿着家人的生辰八字去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就说命犯什么什么,需要拿公鸡、钱米去改一改就能逢凶化吉。算命算命,算你的命养他的命,谁愿信谁信。
算命、许愿……那都是一个人向往美好而寻求的载体。
菲利普升入皇家公学时因为个子和同龄人差不多,他很少被欺负了。在学校里,他的跛足不方便踢球、也不方便跑步,他就一个人默默躲在角落里看同学们欢快的跑跳着。任课教师上课是教条主义,经常骂他跛足傻子,只有学识渊博的校长赏识他的才华。他有点自信了,也学会挖苦别人的痛处。他一直渴望自己能受欢迎,但是又不想被人同情。
我们被人踩到了痛处,也学会了去踩痛人。
有一个叫罗斯的同学用善良温厚的眼睛看着菲利普,他就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涌上心头。总是被人冷落,他遇到难得的友爱了。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一同学习几乎形影不离。菲利普太在乎这份友情了,要求罗斯和谁出去玩都要和他打招呼。他把罗斯当作个人的所有权,最终还是失去了朋友。
有一个叫夏普的同学去德国留学了,给菲利普写信说他开始新的生活非常好。他动心了。觉得牛津大学只不过是学校生活的一个继续罢了,走出去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伯父伯母希望他长大后能接班当牧师,所以多次写信给校长,要求菲利普按着他们的愿望按部就班。
菲利普和伯父争执,说年纪大的人不一定讲的就对,最后还是他的意志战胜了其他人的意愿,获得去德国学德语了。
菲利普寄居在一个叫艾琳的教授家里,他们家有几个妙龄女儿和另外几个留学生,分别有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男孩呢。在这里,菲利普从不同地域出生的学生那里增长了许多见识。
博学多才的黑沃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将自己的感受与热情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菲利普的阅读量大,但是不懂得去发现作家最有价值的东西。现在他遇到了一个可以在品味上引导他的朋友,真好。黑沃德有一副十分有魅力的嗓音,他说话的时候很好的斟酌了词句,吐词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有趣又有益。
美国的维克斯毕业于哈佛大学,三十多岁还来攻读神学。他对菲利普热情友好,还细致入微地照顾过菲利普的重感冒。他们三个经常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菲利普可以尽情的走自己的路,接受基督教价值观且再也不信奉上帝了。
来自于中国的学生孙和看起来还不到16岁的凯西莉女孩在偷偷摸摸地谈恋爱,教授夫人责备她也无所谓。孙对人礼节有加,恋爱公然一概否认。女孩承认自己爱孙了,他还保持着微笑不为所动样子。后来,他们俩私奔去意大利了。呵呵,作者好像指的是中国男特别会掩饰自己,心底里波澜壮阔了,表面上依然荣辱不惊。故事、人物情节剧透的是作家的习惯性认知和他的思想境界。
在德国待三个月后,他相信社会是无情悲哀充满黑暗的,但还是吸引他渴望进入到社会中去干点什么了。
伯父给他找了一份见习会计的工作,他发现自己讨厌这种机械化的事情。一年后,他觉得自己有绘画天赋,决定到巴黎去学艺术。伯父坚决反对,一分钱也不给,最后还是伯母把唯一的私房钱都给了他。
教绘画的老师穷困潦倒,学绘画的学生也看不到辉煌的未来。有一个女生因为执意要学画而贫穷到吃不上饭,上吊自杀了。菲利普怀着梦想很努力学习,在普遍都饥不裹腹的年代,没有人说他画得出色。但是,他通过艺术的学习提升了个人的品味。后来,他流落街头,还能靠曾经的积淀获得一份工作,在一家商店里给顾客创意时装画,很受顾客欢迎呢!
会吃苦的人,只吃一时之苦;不会吃苦的人,一辈子都在吃苦。
菲利普和绘画的劳森同学经常去一个饭店吃饭,一来二去就喜欢上了胸脯平平、嘴唇毫无血色的服务员。说实话,她不美,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会去想她。他每天都去吃饭,故意落下某天不去,以为别人会记起他来,人家还是照常。他想引起她的注意,还想博得她的好感,他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一些钱来,变着花样买礼物给她。她看在礼物的份上愿意与他交往,一段时间后,她去和别人结婚了。他难过得夜不能寐。一段时间后,她主动来找他,说和她结婚的人早已有家庭,自己挺着大肚子被抛弃了。他还是很高兴能拥有她,不在乎她不过把他当作一张免费的饭票。
菲利普出钱给她生别人的孩子、坐月子,和她说好朋友的趣事,也和好朋友兴致勃勃的聊起她。他觉得自己幸福的拥有了她,却发现好朋友和她牵起了手。他实在是不想失去她,想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她们还是向他挑明,两个人想单独在一起了,只是没有钱过日子。菲利普又从自己那少得可怜的生活费里拿出一笔钱来资助情敌,无论自己的感情怎么崩溃也还是想让她过得好。
爱,让人不顾一切。她说了,不爱菲利普,不能勉强自己去爱一个爱不起来的人。菲利普爱她到无可救药,哪怕她对他只有索取。
爱得没有理智,这就是青春。
菲利普意识到自己没有一个生存的技能,想到去学医。他把父母留下来遗产变卖,留着当生活费和学费。就在他就要遗忘她的时候,她又出现了。她说别人不要她了,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艰难。菲利普又承担起养她娘俩的义务,直到她发现菲利普不再爱她转而恼羞成怒砸烂家里所有一切,消失了。
菲利普太需要钱了,把所有的钱托付给同学买股票赔的精光。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艾瑟里朋友鼎力相助,让他度过了难关。
患难见真情啊!
菲利普伯母伯父相继去世,他继承了一笔遗产得以完成学业。他成长为一个被人喜欢的医生,还获得艾瑟里朋友女儿纯朴的爱。他本来想着,考上医生资格之后就去一条大船上当医生,随着大船傲游世界。面对着爱与被爱的女人,他还是选择了和一个老医生开一家大医院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喜欢高大帅的女人那里,菲利普的跛足走起路来是很难看的。在崇拜学识渊博的女人那里,菲利普的跛足就不是个问题。爱,遇上了对的人就是美好。
读《人性的枷锁》,主人公快乐的时候,场景便是“阳光正好”;主人公不幸的时候便是“空气中弥漫着生冷的气息,预示着一场大雪的到来。”有人说《包法利夫人》是学习写作的经典范本,我认为《人性的枷锁》也算是。只有你愿意去揣摩,总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