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尘寰
飞翔,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脚踩着坚实大地的人们,总是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能够飞向更加辽阔的天空,去探寻那里存在的奥秘。
所以双脚从未离开土地的人,才会想法设法去借助更多的工具让自己能够飞往天空。而飞翔对于人类这样的陆生生物来说确实太难,也许正是一直都不能实现的飞翔愿景,让仰望天空的人去了解云层之后,天空的辽远深处。于是才会有高阔的天空深处,漂浮着遍地铺满财富的“天空之城”这样的幻想吧。
有时觉得人类的求知欲,不过是一种不断征服的欲望,在征服大地之后,想要征服那从未有人企及过的天空秘境。
人们总渴望全知全能,可很多时候知晓得越多,想要得到的越多,却并不一定会得到幸福和快乐。就好像当人们能够企及天空时,才发现深邃的天空深处,不过是更加高远的苍穹,除了漂浮的云朵之外,一无所有。
《天空之城》,从这部动画电影的片名便可以了解到,“飞翔”亦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对于这个主题,虽然网络上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我更喜欢将它理解为“自由”。人们之所以追求飞翔,其实从根本上而言,是想要摆脱对大地的依赖,追寻更多的自由。
即便宫崎骏老师在这部作品中想要表述的是“人与土地共生”的主旨,但我依然固执地热爱这样的自由。
《天空之城》,既然与天空和飞翔有关,那么不依靠机器便能在天空中飞翔的便一定不是人类吧。就好似巴鲁和希达的相遇,在飞行石的庇佑下从天而降的希达,在双脚踩在坚实大地上的巴鲁看来简直就是从天而降的天使。
不过所幸,希达不是天使,而是人类,不过是得到了远超现实科技的力量庇佑罢了。
至于巴鲁是在什么时候爱上希达的,也许就是在希达从天而降,他把希达抱在怀里的那个瞬间吧。
也许,有人觉得动画是虚幻的东西,所以它展现出来的也是虚幻的。
不过,我却觉得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的制约,动画题材才能展现出更多的事物,即便没有真人出现,只是几笔勾勒外加不同的色彩,也同样可以戴上人类虚伪的假面。
就像动画中的另外一个LAPUTA皇室成员罗穆斯卡一样。
看过《天空之城》的人,最喜欢的影片场景可能有两个:一是电影开始不久,飞行石闪耀着光芒,希达从天而降被巴鲁抱在怀中。另外一个则是,巴鲁和希达落入废弃的矿坑,波姆爷爷让他们看到蕴涵着飞行石成分的矿石,在黑暗中闪耀着,如繁星般璀璨。
虽然这两个场景,个人也很喜欢,但我更喜欢的却是另外两幅场景。一是:落到地面上的残破机器人守护着希达,最终被泰格莫斯号击破,破败的最后那瞬间,它伸出手想要再次拥抱一下希达;另外一幅场景则是在巴鲁和希达进入天空之城后,城中的小花园里,巨树根部矗立着那座墓碑,周围或站或躺倒着早已经破损不堪的机器人,它们身上爬满了青苔。
这种至死方休的忠诚和守护,也许只会出现在机器人身上吧……
以前不太明白为什么在《圣经》中会宣告“七宗罪”,但“贪婪”和“傲慢”却在影片中罗穆斯卡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然,也包含了他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
如果说,影片中有一段对话能够最明确得表述主旨,那么我相信应该是希达在废弃的天空之城王国中,王座前说的那一句:
你说这儿是王座?
这里是坟墓,是你我的葬生之地。国家已经灭亡了,可是国王竟然苟且偷生,简直太可笑了。我是不会把飞行石给你的,你不会再走出去。会和我一起死在这里。
我现在才明白LAPUTA怎么会灭亡,甘德亚山谷之歌里写着: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儿一同生存,与种子一同过冬,与鸟儿一同歌颂春天。
就算有再多惊人的武器,就算有再多可怜的机器人,没有土地是活不了的。
在希达和巴鲁牵手说出天空之城的毁灭咒语时,本以为他们会随着天空之城的毁灭一起消亡。
但所幸这样的毁灭中蕴含着新生,脱离禁锢的天空之城废墟,在巨大的飞行石作用下飞往更高远的苍穹,而希达和巴鲁最终也存活了下来。
也许,有人觉得如果希达和巴鲁随着天空之城一起毁灭,会让这部电影的主旨得到升华,更具备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但,我却更喜欢这样的结尾,算不上皆大欢喜,却也能相视而笑,彼此拥抱。
至少可以像巴鲁对希达说过的那样:我想看看你出生的那间屋和乡下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