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故事
两难选择
几天前一个朋友跟我说觉得很苦恼,一方面他觉得现在体制内的工作太安逸了,怕自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被社会淘汰。
另一方面虽然他渴望创业,不想默默无闻、平淡无奇地度过一生。但是他又担心创业艰难,也害怕失败,担心自己到头来连稳定的工作都没有。
我从小被教育,考虑事情要瞻前顾后,理性分析,三思而后行。
每个选择都有它的利弊,而我们总是希望事情都很完美,完全符合我们的期待发展。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他,面对两个不同选择时我们有时候太过于理性而纠结和痛苦。
02难题
命运难以挣脱
几个月前,一个工作和生活都不太顺利的朋友再次向我吐槽说:要是可以回到10年前,他一定会投资房地产,现在可能拥有完全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他的意思是,每当面对在房贷压力下,苦逼地累成一只加班狗,就会觉得懊恼后悔,怪自己当初没抓住曾经的发财机会,抄捷径变成有钱人……
事过境迁,我们要经常会后悔当初做出的选择。
你有没有遇到特别后悔的事情?
如果我当初大学选择了读金融,可能早就童声金融业,并实现财富自由了……
如果我一毕业就进入互联网,可能在这个极速发展的态度赛道上,早就创造了一番事业……
如果我当初选择嫁给前男友,可能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成为别人眼中的黄脸婆……
如果真的有时光穿梭机,让我们可以回到过去改变那些人生中的重要决定,命运就有可能不一样吗?
03
人的不理性
上面的情况是不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像?
一个难题出现,但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每个选择都各有利弊,很难一下子理清。
一旦做出了选择,我们又可能会很懊恼后悔,责怪自己轻易做出了决定,轻易地选择了或者是没有选择某个选项。
这些难题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做决策。可见,科学地做出决策并不容易。
为什么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故事。
前阵子,我准备购买某一本月刊,购买链接有两个选项:A.28/月;B.200/年。但一时间我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选项A:对比B选项每月不到17元的价格,A选项似乎性价比不高。如果我现在选择选项A,但后来又决定,还是买一整年,我就觉得自己亏了。
选项B:如果选择了B选项,万一杂志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好,或者买回来以后,我没有办法坚持阅读,一次性投入买一年,也不是一个最优选择。
想来想去,似乎两个选项都不是我想要的,后来这个购买计划就搁置了。
过了几个月,我又收到该月刊推送了一条一周限期优惠的购买信息。
这时候,我发现这时候多了一个选项:A.28/月;B.200/年(纸质版);C.220/年(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这时候我突然眼前一亮,想都没想,按了第3个选项,付钱。
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和我一样,觉得选项C就是老猫碰上了死耗子,仿佛遇到了天掉下来的大馅饼,如果这个时候不买,感觉对不住自己。
但优惠面前,难道此前担心的问题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如果我买了一年以后,没有办法坚持阅读,我的损失难道不是更大吗?
所以,我们都说人是不理性的。
当商场搞大促销,明明你并没有很需要买的东西,但往往逛了一圈,你就会发现自己买了满满的两大袋物品。
当选择老公的时候,明明你知道选择温柔多金的A对象,可能以后活得更幸福,但你却顺从内在的直觉选择了性格不太好的B。
04
两种思维
人为什么有这么多非理性的行为?而且明知不对,为什么还很难改呢?
为什么我们那么的矛盾?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太过于理性而很难做出选择,有时候又因为过于不理性,而冲动之下作出让自己后悔也来不及的选择。
这个要从我们的老祖宗说起,与我们的大脑是历经了几十万年的进化有关。
心理学家加里·马库斯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反射思维”,一个是“审慎思维”。
反射思维,是快速、自动且基本无意识的。
审慎思维,是缓慢、刻意和审慎的。
两种思维在大脑内起作用的地方也不同:
反射思维起源于大脑进化较早的部分,包括小脑、基底神经节和杏仁核。
审慎思维则在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运行。
以上面的事件为例。
当我第1次购买的时候,在审慎思维的作用下,我可以理性的衡量两个选项利弊,并且最后做出暂时不购买的选择。
但是当第2次购买的时候,出现了第3个选项。而且这个选项有一个"限期优惠"的前提。
人有一个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这是老祖宗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了保障让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地生存下来形成的反射思维之一。
当"限期优惠"这个字眼出现,大大的刺激了我的"求生"本能,引发了"不及时买下来就错过了优惠"的恐惧情绪,启动了我的反射思维,冲动下就做出了购买决定。
显然,人类不理性和反射思维有关。
05
两个系统的协作
有意思的是,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他著名的《思考,快与慢》中指出,
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它们为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 就像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会根据生活经验总结无数下意识反应的套路,使生活简化,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变成可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节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脑力损耗。例如穿衣服、扣纽扣、拧开牙膏盖、挤牙膏……卡尼曼把它称为快思考。
系统2 则十分谨慎,具有推理能力,会理性分析后再做决定,它也可以处理多重任务,这就决定了通过系统2运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更靠谱。卡尼曼把它称为慢思考。
卡尼曼还指出,
系统1对于简单问题它可以快速反应,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会立地蒙圈儿,无法给出答案,而所有令它蒙圈儿的事情,就会移交给系统2处理。
系统2接到系统1的求助后,就将大脑的注意力分配到系统1碰到的难题上,集中精神处理该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注意力分散,系统2运作也会随之中断。
举个例子,人走路是不用集中注意力的,我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天马行空地随便想一些东西,这时候主要是系统1在运作。
但如果此时我们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十分钟内协调几个上司出席几个重要会议”,这时候身体自然会停下脚步,集中注意力思考几个上司参加会议时间的安排如何?有没有时间冲突?有的话应该协调谁参加?这时候主要是系统2在运作。
系统1和系统2,分别对应了我们上面说的反射思维和审慎思维。而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
所以,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根据心理学家的多项实验证明,当系统2在忙着处理某些难题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
这些就导致我们做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经过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的。
这也造成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大量不理性行为,给科学决策带来了难题。
06
科学决策的出路
系统1和系统2互相协作的启示
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的情境中采用的套路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但它也因经验而存在错误的判断。当某样事物令系统1蒙圈儿,系统2会被激活。
也就是说,系统1出于直觉和本能高效运作,但也因此经常犯错。系统2则可以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系统1和系统2是可以协作的。
即便它们的协作非常高效,但是出于动物本能,大脑是能花最少力气解决问题的,绝不多费一分脑力。
但是这也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那么如何不违背动物本能,及时激活2,让系统1和系统2高效配合,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决策难题?
我们在《成长实验室|做选择怎么那么难?(下)》继续探索。
作者 宣彤
心理咨询师
(以上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烦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