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轻松起来的九个方法
改变不是一个意志力的考验,意志在这起不了多大作用。改变是个智慧的考验,如何去用理智指导情感,而不要去用意志力去试图战胜情感。理智只是一个骑手,而情感是一头大象。运用意志力,骑手也许能驾驭大象一时;但是当大象按照自己的性子来的时候骑手之力是无法控制这头庞然大物的。
如果要改变,有三个事实。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试,试图搞清楚电影院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的状态之下,何时会吃掉更多的爆米花。结果令所有受试者大吃一惊,原来拿到的桶越大,吃的就会越多!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令改变很困难的,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情境的问题。
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高管乔恩•斯特格纳为了说服董事会成员公司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特意收集了424种不同的工作手套,并且逐一标上采购价格。然后把这些手套堆在高管会议的办公桌上。高管们看到公司竟然会买如此众多类型 不同价格的工作手套,立刻感到了浪费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开展节约行动。之前提过很多次都没有用。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缺乏动力。
美国政府号召大家吃健康食品,甚至专门印发了饮食金字塔。但收效甚微。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只要让美国人喝脱脂牛奶,饱和脂肪摄入量就立刻能降到建议数值。于是他们使用大量沟通方法向人们宣传了脱脂牛奶的好处,并展示了一大根盛满一脂肪的管子,相当于半加仑全脂牛奶所含的脂肪量。社区居民的脱脂牛奶购买率得到了大幅持续的提高。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三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要明白的,也要知道的就是
第一: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第二: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尽。
第三: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
那么怎么改变呢?
1:找到亮点
1990年,杰里•斯特宁被国际慈善组织派到越南解决越南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但发现没钱、没人、没资源。并被要求半年之内做出成绩。很多人建议他写份报告就回美国。告诉组织,越南需要先发展经济,然后发展教育,母亲们的素质提高了,孩子的营养问题才能解决(这就是正确的废话,生活中到处都是)。斯特宁没有这么做,他拿着尺子下乡了。经过测量,选出了家里又穷又身体健康的孩子们。然后去调研,发现这些孩子家里都吃四顿饭,妈妈会去稻田抓小鱼小虾给孩子吃,还把番薯叶的汁淋在饭上一起蒸。于是斯特宁在村里带着母亲们一起做饭,就用这几招。6个月后,当地65%的儿童营养问题得到改善,并持续下去。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寻找亮点”。只有找到亮点,并且认真分析,才能为我们找到改变的正确方法。
2:制定关键举措
还记得脱脂牛奶的案例吗?美国政府提供食物金字塔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老百姓选择不去管它。而当你仅仅说明喝脱脂牛奶就行,人们明白了。喝脱脂牛奶就是饮食健康的关键举措。
心理学家为了治疗家暴的家长,让他们进行“5分钟亲子互动治疗。”在这5分钟里,家长必须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能接电话,不能说教,只能陪孩子好好的玩。不能批评,甚至不能提问题。只是放手让孩子指挥。惯于用暴力的家长会觉得这5分钟特别的难熬,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这种疗法对家暴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的愤怒管理治疗。这就是关键举措的威力。
因此,指示明晰,便能消除抗拒。
3:指明目标
琼斯参加了消除美国教育不平等状态的运动:“为美国而教”,被分配到了教育非常不发达的一所小学。孩子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琼斯告诉孩子们:“到这学期结束时,你将成为三年级学生!”这是一个孩子们能够听得懂,并且有号召力的目标。孩子们认为很酷,在班上大家以学者互相称呼。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到学年结束时,90%的学生阅读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了三年级的水平。
给出一个具体的终点明信片,有两重作用:告知骑象人去往何方,也让大象知道此行的价值。
4:找到感觉
为什么用糖果或者一大堆白手套更说服人们去行动呢?因为人们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看见-感觉-改变。试图用分析论证的办法来消除惰性和冷漠,无异于扔给溺水者一只灭火器,根本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人们通常都有积极错觉,也就是自我评价过高的问题。比如,25%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位居前1%,94%的大学教授认为自己的工作表现高于平均水平。
5:缩小改变幅度
6:影响他人
7:调整环境
8:培养习惯
9:召集同伴
上面的文字多半都是樊登读书会上的内容,我整理复制下来就是想让大家学习,明白一个人的学习是 不能停止的。而改变是在你的行动之下的。参考书是《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九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