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1教研的难点
由于现在主流班课体系都是预习为主,所以班课教研的难点在于“教”这个环节,比如高思提出的班课教研要解决【讲什么】、【怎么讲】、【讲出彩】三个问题。班课的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一层层的理解这个知识点,怎么把知识点讲的更加生动好理解。
而1对1则是复习为主,而且大部分是补差,学生在学校甭管会不会最起码是听了一遍了,而且由于初高中理科1对1是机构最大的客户,而初高中理科本身知识点没有多少,更多是理解和训练,所以我认为1对1的教研难点在于【练】(偏文科的科目会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这个难点分为以下几条:
1、知识点和细分考点的分类是否全面。这个知识点和细分考点的框架直接决定了这个科目的教研质量。如果知识点和细分考点本身的分类没有做好,题目归类和打标签出了问题,以后用着不爽要想改就是推倒重来,之前教研工作几乎等于白做。
2、对题目难度的分类是否科学。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讲义,这就需要通过教研员的经验来判断多少分的学生适合什么样难度的题目。
3、题目侧重点选取对非初三和高三的期中期末考试是否合适。高一期末考试要考的有时候高考不考,所以如果只根据高考的考点和难度编写教材会导致(如高一)的教材并不适合期中期末考试,孩子不提分。那么要想了解每个初高中期中期末的进度、难度、侧重点就需要先收集起前几年的考试卷,然后教研员再进行分析。
4、题目侧重点选取是否符合本地中考。由于高考全国基本统一,而中考则每个地方差异很大,若机构在不同城市有分校的话就需要考虑不同城市的中考差异。这个差异由于教材版本相对较少,所以知识上差别不大,但题目选取非常需要考虑这个城市更多是考偏理论理解还是考偏应用,难度是什么样等,这同样需要本地化的教研。
5、题目数量是否可以满足不同课时量学这个知识点。此点是1对1教研相比班课教研最费劲的地方,因为班课就像货架上的商品,就是一周两个小时,暑假12次课,每次就是讲这么多知识点;而1对1则像可以随意定制的商品,根据孩子放学时间、家长对教育重视、孩子自制力、家庭条件等因素,孩子会选择一周上一次课、两次课、三次课,甚至初三高三冲刺一天一节课,而且每堂课老师会根据孩子吸收程度讲到哪里算哪里,这就需要我们教研出的讲义能够满足每周上不同课时量的孩子。
如何通过一套教研体系满足个性化的1对1?
基于难度和课时量的差异形成一套各个年级的课程体系+一套基于本地化教研的补充试卷。
一个知识点A我们应编写出三种(部分科目可分两种)难度的讲义,包括提高版、尖子版,尖端版。每一个讲义首先是知识点(大多科目知识点不用分层),然后是细分考点的例题和练习题,细分考点和例题练习题均应由浅入深。
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且一周学一节课,那么我们会让老师用三节课讲完A知识点,并告诉老师第一节课我们建议讲提高版里A知识点的哪些细分考点和选取哪些题目,第二节课我们建议讲提高版里A知识点的哪些细分考点和选取那些题目,第三节课我们建议讲提高版里A知识点的那些细分考点和选取那些题目,未讲完的题目和考点则直接留成作业。
如果学生基础较差且一周学两节课,我们则会建议老师选取更多的细分考点和题目进行讲解(学完A知识点用六节课)。
我们给出的这些建议需要依托我们的教研系统,我们会让老师在系统中选孩子一周几节课了、考多少分,系统自动生成讲义(基于上文的逻辑),上课没讲完的题目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打出来让学生回家做,老师有权利对讲义和作业进行增减、替换题目。
此套教研方法既考虑到分层教学又考虑到孩子报的每周不同课时量,再基于各年级知识点的侧重点不同和有些知识点还未学的特点,编制出不同年级的课程体系。如此便可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这就解决我们1.0版本讲义老师需要自己给孩子从这个难度所有题目中挑选合适题目给学生做以及学生课时量较大需要老师自己再额外编写讲义的问题。
1对1教研产品应包含哪些板块,如何操作?
教研产品应包含备课视频和教师版讲义,备课视频千万不能时间太长,期待着把一整节课教研员都给老师串一遍。因为1对1不像班课,周末每个孩子进度都不一样,老师全看一遍备课视频根本不现实,而且大多数题老师是会讲的,所以备课视频一定要是精简,主要讲清楚本节课的体系、中高考(期中期末)高频侧重点、重点难点内容即可。
题目怎么讲则直接写到教师版讲义里,老老师经验的内容标红,让新老师自己去看,真正解决本文开头谈到的让新老师能够达到老老师的讲题水平。
我们把教师版讲义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1、体系说明。此部分主要说明本课内容在期末考试或高考中所占的地位、分数,以及本课对该内容的讲授程度如何、如何讲授、是否达到考试要求,以及下次强化学习时间。
体系说明的作用:一是让老师在开始本节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二是让老师告诉学生我们有完整的课程体系,本节课只是其中一环,需完成全部学习才能达到应试要求。
2、知识导航。此部分建议更多以提问的形式,因为1对1场景在讲知识点的时候更多的是老师问学生这块会不会,不会的地方才会较深的进行讲解,老师不会把所有内容全部讲了(除非0基础)。
3、典例分析。此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例题和练习题放的顺序应符合讲授规律。一般我们将题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引入性例题,即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点设计的例题,难度较低,且多涉及之前章节内容;第二类是巩固性例题,即在讲授知识点后,用来进行知识点应用训练的题目;第三类是拓展性例题,即将本知识点及其他相关知识点结合出题的综合性题目。三类例题应根据知识点特点进行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设计。
用红字写出老老师讲此题目的方法,此部分是教师版讲义的精髓。包括老老师讲题会讲的:
题目题眼: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从题目的哪个关键词看出该题目属于此类题型或考核这个知识点;
相关理论: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或考点;
解题关键:精准点出该题的解答关键;
解题步骤:详细的解题步骤;
易错提醒:如果该题有易错点,讲义中应告知老师引导学生到“沟”里去,以便让学生清晰记住易错点和展现老师专业性。
题目延伸:对于较难的讲义版本,应针对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进行一定的试题延伸和改编,使学生充分认识何谓“类型题”,一般的改变思路是对试题某些条件做增、删、改。
典例分析在1对1上课讲解过程中不能只老师讲解,不让学生练习(课上每个写法你考点要有让孩子自己思考落实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在讲义每一个细分考点下面先设计例题,老师带着分析完例题后,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做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应用这个细分考点的解题方法立即进行训练。
4、综合练习。此部分就是留给学生的作业,为何取名为综合练习?
在典例分析中我们上课让学生做练习的目的是更好的理解这种细分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但如果学生回家的作业我们还把题目按细分知识点划分开,就会造成孩子一看这种细分类型题的小标题就想起来了这个知识点怎么做,所以在此部分我们应打乱作业题目(系统自动打乱本节课几个细分考点讲义剩余的题目作为作业,老师可增减或替换题目),让学生不能直接判别出每题的细分考点。
5、课堂总结和气氛设计。这两部分均无需出现在学生版讲义中了。课堂总结与知识导航一样应多以提问的方式设计,让学生自己回顾一堂课的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出门检查】的步骤。气氛设计则穿插在前面各个环节,由于新老师可能不知如何在一堂课中跟学生互动两到三次,导致学生可能会由于疲劳造成效率降低,所以应在教师版讲义中穿插一些气氛设计的互动起到调节课堂和增加师生感情的目的。
1对1教研的防泄露工作
教研产品肯定属于机构的核心机密了,我们此次教研升级设计的培训视频+教师版讲义只能让在职教师在电脑和手机的教研系统中登陆观看且不能下载;而学生版讲义和作业老师在系统上修改完毕后生成出来的就是带LOGO的PDF版本,以此解决可能会出现的教研成果的泄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