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青少年成长导师,10年国际教育专家,对比研究中外教育及体验教育,倡导“在经历中成长”。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5篇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
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文化、评价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
举个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例子:
孩子数学作业不会做了,跑来问妈妈。此时妈妈手头正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看到数学题那么简单,不耐烦对孩子说了一句“你自己再好好动动脑筋,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过了一会,妈妈打完电话发现孩子作业毫无进展,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那么懒,自己不会动脑筋。”如果孩子想申辩呢,家长还会来一句“你还敢顶嘴! ”
眼看一晚的时间就要过去,到了上床休息的时间,孩子作业还是没完成,此时,妈妈想去帮孩子,但却被拒绝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什么?
妈妈生气,生气的原因是,“觉得题目那么简单”“孩子懒,不爱动脑筋”?“想帮孩子,却被拒绝!”而孩子也被妈妈的语言若得生气了,所以拒绝了妈妈的帮助。
日常生活中,常见家长爱做的傻事就是:先把孩子惹生气,再跟孩子讲道理。
殊不知,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学习动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只是家长们觉察不到而已。
请家长们回忆一下:
1、孩子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
2、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样做?
3、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小说等)。催促他做功课?
4、孩子考试成绩不如意时,有没有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向你提问,如果家长马上告知孩子答案,那么,这样做会让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变相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产生依赖的习惯,从而失去自学能力。
孩子专心在做某项活动时,你催促他做功课,在你看来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长期这样会令他们无论在学习、游戏或日后的工作上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
而当孩子告诉你TA被同学欺负时,大部分家长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也有些家长会亲自到学校教训那个同学或TA的家长一顿。但是这种做法会否让孩子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甚至是权威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换个角度看,孩子被欺负的遭遇对TA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沟通引导得当,这种事可以启发、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思考,学会承担后果、解决问题及与人相处等能力。
以上几个问题家长的处理对策,是否反映我们因为过分疼爱与保护子女,因而令他们失去了不少学习机会。更令他们患上“学习依赖症”,使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与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