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理性不是天性
以漫画角度来看斯密,人类天性是自私的,而经济行为根植于此事实上,本质上是将理性和自私当作同义词,而斯密并非持有这个单一观点;正如博弈论并非只是假定人类总是自私的,而是研究和推测如果人类确实自私或者理性的情况下,会是怎么样的情形;此外,斯密不相信人类是普遍自私的,尤其因为大家忽略了他的另一部著作。
斯密假定阅读《国富论》的读者也度过《道德情操论》,因此他不需要去重提他先前所描述的人类本性非常不相同的另一面;如果两本书一起来看,斯密对人类天性的观念要比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所描述的更为善良和温和。
“行为博弈论”学家卡默热坚定持有这一观点,20世纪80年代,当博弈论渗透入经济学,经济学家不再执迷于源于斯密流传发展而来的传统经济学观点,即人类知识追求利益的理性演员;行为实验也常常表明——人类的选择并非总是“最大化”他们的利益,此类实验获得了若干诺贝尔奖,并为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数字带来一些新见解;卡默热认为,实验反映出的博弈论杰伦在很多方面都违反了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但这与斯密的观念是一致的。
斯密只是指出,即使人们完全自私行事,经济系统仍会有效地运作,使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斯密并非认为人们只是自私行事、互不关心,当然有些人是自私的,但有些也不是;事实上,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同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情感之一,他描述了一个人的“公正的旁观者”和情绪之间的冲突;经济学家的传统观点是人们做出理性的经济选择,而斯密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往往是由情绪操控的,尤其“斯密认识到,当情绪足够强烈,公正的旁观者会被带入迷途或者变得无力”;无论如何,关于个人利益和效用的观点被斯密戏剧性夸大了,以至于它称为之后的经济学的核心,此观点甚至对现代生物学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