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个年级,对待工作以往如一的热情,培训出行前沈晓鸥在收拾要带的东西。24号的整理箱对于沈晓鸥这个中年女人来说也大也小。
说它大,因为素来不化妆,不爱美,除了两件换洗的内衣裤,沈晓鸥不知道还需要带什么。说它小,沈晓鸥左右看过几次培训城市的天气预报,赶上冷空气是板上钉钉的事。陌生的城市,南北方空气湿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对于经常出门在外的人不算啥事,可是在沈晓鸥看来既要考虑出行的方便,又要照顾身体保暖。
把几件衣物选好放进行李箱,鼓鼓囊囊的,又觉得没有必要,穿在身上又感觉有些臃肿。穿也不是,脱也不是;拿也不是,放也不是。
天气预报被查了一次又一次,结合当地温度变化和体感,在犹犹豫豫中,沈晓鸥最终还是把两件贴身衣物放进行李箱。“出门在外,饱拿干粮热拿衣,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听人劝吃饱饭。”沈晓鸥告诉自己。
“还是外出的次数太少,整天南来北往不停歇的人,出一次门怎么会像自己这样左思右虑,拿不定主意呢!人总是要成长,要锻炼,做任何事都会经历有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沈晓鸥和自己聊天,“这也是一次成长。”想到这里,沈晓鸥悄悄的笑了。
“老爸,你看老妈出差激动的,收拾几件衣服弄这么长时间,心里美美的还笑呢!”欧阳慧子盯着母亲收拾行李,不想帮忙自顾自的看热闹。每一种经历都是体验,都会从中感受到什么,欧阳慧子感受着母亲的感受,希望她开心快乐,大胆一点。
“呵呵呵。”欧阳建国的眼睛从手机屏幕上离开,小声对女儿说:“你别说她,她会上火的 ,会感觉不好意思的。”男人对女人的懂融化在细节里。欧阳慧子扬起手做出OK的手势,两个人相看一笑。
晚上21点,沈晓鸥洗漱完毕早早躺下,多年前外出的疲惫深有体会,一夜的列车行驶,几个人换着坐在座位上休息。尤其和开学季赶在一起,那种人挤人的感觉,努力在人群的缝隙里寻找落足之地的渴望记忆犹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铁在提速,十多个小时已经可以从南跑到北。这次出行仅需四个小时的车程,绿皮车已经被高铁动车取代,舒适的座位,安静干净的环境,优雅的列车工作人员,出行体验大幅度提升。
睡眠是保存体力最好的方式。沈晓鸥闭着眼睛期待梦的到来,大脑却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一会是老妈的身体,一会是好友董晨慧,一会是外出的期待,一会又是外出这样那样的可能。
三个人出行,标间的房间,一定要有一个人跳单。是谁?两个年轻人晚睡贪玩,人到中年的自己睡觉喜欢安静。年轻人睡前各种皮肤护理,中年人更喜欢通过运动护理身体。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对比,答案在一点点浮现,中年人跳单,或者和其它单位的拼单。这是沈晓鸥想到的做好安排,习惯性照顾别人的感受,给年轻人自由,自己无所谓。一个个可能不可能存在的情况在脑子里犹如过山车。
欧阳建国正在看小视频,自觉的把手机的声音调到无声状态。沈晓鸥来回翻身被男人看在眼里。“我看手机打扰你休息嘛?”
“你看你的,我一会就睡着。”沈晓鸥侧过身,背对着男人,避免光在眼前停留,沈晓鸥说话时也没有睁开眼睛。
欧阳建国看够手机,扔到一边,没有几分钟均匀的呼吸声响起。往日里轻柔的呼吸在睡不着人听来如同山崩地裂。沈晓鸥拉起被子把头蒙住,很快,被窝里充满热气。沈晓鸥慢慢探出头,男人睡的正香。
沈晓鸥轻轻咳嗽一声,男人没有醒来却慢慢的翻个身呼噜声消失了。这是多年夫妻的默契,彼此的懂得。
沈晓鸥感觉自己有点自私,是自己故意打扰了男人。晃动一下手机,屏幕现实11:55。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看来睡觉不是人控制的,得身体有需要,否则硬来只能是身心受折磨。
尊重身体的规律,尊重身体的感觉,与身体和谐相处,才能更舒服,更健康。
沈晓鸥盯着微微亮的屋顶,格外清醒,忽然明白睡觉是怎么回事。想明白了,就不再纠结,不在强求。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睡着了。再醒来已经是早晨六点半。
距离提前设定的闹表还有一个小时,生物钟和机械表完美的配合,预留出吃早饭的时间。
生命是一次体验,生活是一场过场。慢慢体会,慢慢迎接一切的到来。发生过后,可能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