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小组合作学习法:用5步骤打造高效学习

教学高效的教师都非常善于将教学内容程序化。
程序化意味着要为限定条件比较模糊的流程
创建一组有序的步骤。

 ~ 罗伯特.马扎诺 ~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是,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的教学看起来更像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另一方面则是最终的学生汇报总能精彩纷呈,令人感受到学生有了充实、丰富的合作成果。然而,有缺陷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可能恶化学习成就的两极分化现象,使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具优势,而学习较弱的学生则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你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吗?

在课堂上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常见做法是教师给学生一小段时间(大多是2-3分钟)让小组成员开展交流讨论或共建共创,然后各组推派代表上台汇报成果。表面上看学生都“动”起来了,汇报的成果也不错,但深入观察则会发现,小组合作或讨论过程成了少数学生展现自己的场合,上台汇报的代表也多是组长或成绩较好的学生。

换言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未达到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目的。

研究并推广合作学习的知名学者史宾塞.卡根(Spencer Kagan)指出好的合作学习有四项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

.学习任务能使成员体认大家是同一个团队并促进团队合作
.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贡献负责
.学生参与程度大致相同
.许多学生同时参与其中

斯坦福大学教授乔.博勒(Jo Boaler)也提出良好的小组行为有六项特点:

.身体前倾,在桌子中央讨论
.所有成员都有相同的发言时间
.团结
.互相倾听
.提出很多问题
.扮演好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

这些原则与特点充分说明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是由每一个个体共同组成的团体,所有成员享有相同的权利,也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和一般课堂上常见的小组活动景象有本质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恰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TED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杜威说:“教师所要做的事,是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自己的力量。”只要做好活动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实现这样课堂的一种手段。

TED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法。TED是由思考Think、解说Elaborate和讨论Discuss三个英文单字的首字母组成,完整流程分成5个步骤,分别是:

TED小组合作学习5步骤

自己想(Think):小组合作学习通常由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完成的任务展开。课堂上常见教师抛出问题或任务后就要求小组开始讨论,这其实忽略了成功学习的起点——独立思考。如果学生在接收到问题之后马上就能开始讨论,这只表示教师的提问太简单,学生想都不用想就能侃侃而谈,这样的提问或任务也就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来开展小组活动。只要提问需要多一点的思考,那么学生在开始讨论前就必须先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给定一段时间让学生仔细思考并加以组织,时间长短可以随着问题的难度动态调整。

独立写(write):“自己想”是学生针对教师提问进行思考的内在活动,但学生真的思考了吗?要确保学生真实思考的唯一方法便是让内在思考可视化,教师应该给定一段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写或画的形式把思考所得记录下来。而为了节省书写时间,记录时可以只用关键词,这些外显的思考也成了下一步“轮流说”的基础。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使用便利贴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便利贴的大小自然而然限制了学生的书写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很容易将个别的便利贴组合起来,在“一起议”环节能让小组成员看见每一个人的思考。

学生在便利贴上记录思考所得,方便贴在一起对照比较

轮流说(Elaborate):当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发现后,接下来要让小组内每一个人有相同时间说明自己的发现和理由。“轮流说”充分体现了杜威教育民主思想的核心,也就是每个人分配一样多的发言时间,同时保证了全员参与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执行“轮流说”时可以让发言的学生手持发言牌或是起立说明,这样的仪式感可让教师一眼就清楚看到各组的发言情况。还有一个要求是,当有人正在发言时,其余组员必须认真倾听,不可以打断或插嘴,这也在养成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这个环节使用的英文单字是elaborate而不是talk或speak,是因为学生向组员说明时应尽可能做到详细阐述,而不只是简单地说一说而已。因为要详细阐述,所以学生必须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考所得,也就能产生更深度的学习效果。

“轮流说”时学生应手持发言牌或站起来说明观点

一起议(Discuss):小组成员分享个人观点后,进一步开展讨论,通过点评、提问和凝聚共识完成知识建构。此环节让学生在倾听他人观点的同时,反思自身想法,进而产生认知调整与深化学习。为了促进讨论,学生可将便利贴上记录的个人观点组合在一起,并用不同颜色标注修改,清晰展现讨论前后的思考变化。这不仅便于教师记录成果,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轨迹,激发深度互动与合作。

“一起议”时将所有组员的便利贴组合起来比较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修改

随机挑(random pick):若需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应该随机挑选代表小组的成员上台汇报,并先拍摄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要求他们汇报时要先说组内每一个人的思考观点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因为随机挑,所以学生在“轮流说”和“一起议”环节就会认真倾听他人观点,自然而然地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实施TED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多采异质性分组,也就是小组成员是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因此难免会有能力强的学生掌握较大话语权的情形。沃顿商学院心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说:“心理安全感是培养一种尊重、信任及开放的氛围,人们可以提出顾虑及建议而不必害怕报复。这是学习文化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让每一个人都能没有心理负担地,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不怕说错做错,他们也就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

实施TED小组合作学习法时,教师应在每一个环节都控制进行时间,例如“自己想”30秒、“独立写”30秒、“轮流说”每人30秒、“一起议”2分钟等。虽然感觉上比较繁琐,但在训练学生熟练方法的过程中却是十分重要的,唯有学生清楚认识到小组内人人平等,才能保证TED的成功。初期时也可以将前两个步骤合并,例如1分钟时间完成“自己想”和“独立写”。后期学生逐渐熟悉后可以一次给2分钟“轮流说”,小组内则由组长安排每一个人的发言顺序和时间。至于小组的组成人数,由于“轮流说”时每个人都有一段固定的发言时间,因此小组人数越多花费的时间也越多,但人数太少则容易欠缺多元观点,导致引发认知冲突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因此小组由4人组成较为合适。

此外,“随机挑”要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当实施TED的目的主要在刺激多元观点,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反馈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此时并不需要产出小组共识,也就不需要挑选代表汇报的学生了。

执行一次TED流程仅需5-8分钟,但每个步骤的落实都至关重要。一节课若能巧妙安排2-3次TED活动,便能显著凸显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深度学习中实现知识建构。

TED小组合作学习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性,并强调平等与协作的学习氛围。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演进,TED流程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其有望在更多学科、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未来,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创新设计问题与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学习旅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收获批判思维、团队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