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个投资人的经典套路,它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使用和借鉴。
也许你会纳闷,我又不做投资,干嘛要懂这个呢?
它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甚至包括我们的家庭投资以及亲子教育等等。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银弹”策略,来自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具体是指即使被投资委员会否决,“银弹”策略也允许投资经理使用机构的一部分资金对创业公司进行投资。目的是为了防止群体决策扼杀有争议但同时也有潜力的项目。
一起来看看。
01
这事要从昨天分析自己在简书上的投稿数据说起,我发现了个特别有意思的事。
如今简书平台上活跃的作者非常多,首页变得越来越难登上,文章停留在首页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而自己最近几篇文章,都意外的连续登上首页。
特别是这几篇其实已经被首页投稿拒了的文,结果又现身首页。
之所以能够进入首页,是由一个神奇的栏目“今日看点”收入并推送。
有意思的是,只要选入简书“今日看点”的文章,就会直接推至首页。
巧合的事,我这连续的几篇文章都是由今日看点推送,估计是被编辑从一大堆拒稿里扒拉抢救出来,推上首页的。
最特别的是“今日看点”自身,并不接受任何投稿,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它的公信力。
“今日看点”的存在,其实就是在各类稿件中挖掘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的稿件。这不就是投资人的套路——“银弹”策略吗?
正因为这样的补充机制,才使得整个简书首页,风格如此多样化,从而有效降低错过未来有爆发力的好文与优秀作者的风险。
简书运营的整个思路,符合平台供应者的思路。其核心就是帮助那些热爱写作的人,通过成就这批人最终获得自己的价值。
从这点来看,简书与淘宝、微信等的平台供应者核心价值是一致的,只是它更专注于在写作领域的深耕细作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简书这个平台是有生命力的。
02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自己也是用“银弹”策略,最终留下了一个关于健身的App项目。
当时这个不被内部大多数人看好的项目,如今竟成了90后创业者最赚钱的一个投资项目。
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呀!
当时如果没有“银弹”策略,估计这会儿整个投资公司所有的人都会抱团哭泣吧。
我们错过了什么?
在我看来,这种“银弹”策略其实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一个措施。
基金公司设立“银弹”策略,允许为有争议但却有特点的项目,投入不超过50万美金的投资额,这也是控制支出投资额的最高上限。
面对一个未知的新生事物,这个项目可能是一匹惊人的黑马,但也有可能就是一匹平常的马,甚至是半路跑丢了的马……
设一个止损位,不会让整个公司,因为一些失败的项目伤筋动骨,从此一蹶不振。
03
现在中国老百姓,除了工资等日常收入,也常常需要通过购买房产、股票等投资行为,为自己家庭的财产进行保值、增值。
不少人也会选择投资一些实体项目,通过做项目的投资人,期待未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对整个家庭来说,未知的一切,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成功没有必然性,失败也没有偶然性。
尤其是夫妻双方对即将投资的项目,意见不一致时,比如说,一方有充分理由说明,项目合伙人不靠谱,项目的可复制性较高,整个项目的利润较低……
这时候如果能够在家庭内部采用“银弹”策略,就能将投资额的比重修筑到最安全的护城河边界。
这样既不会错过可能让人意外惊喜的收获,也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失败后的亏损,不会让一个家庭的经济崩盘。
聊到这儿,难道你还会觉得,“银弹”策略离你的生活很远吗?
04
在教育和培养孩子这件事儿上,如果单凭学习成绩,就给一个未来还很漫长的孩子下个不乐观的定论,其实是很残忍的事情。
毕竟孩子班级的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人,成绩处在中等甚至较差的位置,可能才是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状态。
可当年那个风云叱咤的第一名,进入社会后,逐渐消失在人海里,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反而最后吸引大家目光聚焦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读书时成绩中等但在某一方面小有特长的人。
他们最终在自己的特长上,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仔细想想,这样的例子,难道生活里我们的身边少吗?
努力培养孩子尽可能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取得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达到的最优成绩,是一个基本的培养模式。
与此同时,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启动“银弹”策略,帮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
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儿,可以培养并提升孩子在这个领域里的专注力,未来成功的几率真的会高很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请努力观察并积极引导并舍得为这个独特性,采取“银弹”策略。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深信你和孩子都会为当年家庭内启动的“银弹”策略而雀跃。
永远清醒的认识到,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特长。
哪怕就一个特长,只要尽全力发挥到自身的最高水平,足矣。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业内最高大奖。
10岁帅哥的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