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曲部
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为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功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以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填词余论
结构中,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
词采下,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
论音律,恪守词韵,凛遵曲谱,鱼模当分,廉监宜避,拗句难好,合韵宜重,慎用上声,少填入韵,别解务头。
写宾白,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
谈科诨,戒淫亵,忌恶俗,重关系,贵自然
塑格局,家门和冲场要写,出脚色,小收煞,大收煞宜合理。
填词余论使之饱满。
心之所至,笔亦至焉,是人之所能为也;若夫笔之所至,心亦至焉,则人不能尽主之矣。且有心不欲然,而笔使之然,若有鬼物主持其间者,此等文字,尚可谓之有意乎哉?文章一道,实实通神,非欺人语。千古奇文,非人为之,神为之、鬼为之也,人则鬼神所附者耳。
感悟
《闲情偶寄》一书读来已有两周。今日刚好将“词曲部”读完。每当回首计算,就会感慨“这本书竟然已经陪伴了我半月有余,仿佛是昨日才拿起这本书来。” ,恍恍惚惚得没有察觉,实则将之视为吃饭喝水这种常态了。想来接下来的陪伴,心里只是更加自然舒适,不同于以往。这本书在近几年颇受追捧,人们喜欢李渔笔下的生活情趣和词曲解读。所以我也就不免心生向往,意欲一窥其间奥秘。
李渔在词曲部的构思和解读,是以《西厢记》为核心,以其为例,从构思到用词,再写后世对《西厢》的解读和仿写,其间产生的词曲不协调,用词不宜,评论不符等等问题。在没有看过《西厢》,不了解“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的情况下,对李渔的种种解读和举例,只能估摸其意,不能深刻体会以至有革新似的认识。不过,文学创作的相通性还是存在的,或者说但凡做一件事,虽然具体的方法细节会不同,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即将所从事领域中的相关事情,方方面面,了解掌握,从零开始,不懂其间奥秘,所视之物都是良品,都要学习吸收,日积月累以至瓶颈,然后就是提炼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认知革新,能够触类旁通的将所写的文章,所做的事情趋向自然的状态。为人们所能认可和接受的样子。李渔谈文学创新时提到了时人以为不用之前的格式,自创一派就是革新而能成大事者,然而诗仙,诗圣如李白,杜甫者都在遵循古法,而意境用词上高于他人。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不是你我他,是平凡之中,对所爱之物的坚定追求,如优秀的词曲者,应当在以上提到的每个部分,做到深下功夫,“道法自然”,不可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