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之旅
古稀之年,回首来路,漫漫的人生之旅,多是于迷茫中穿行。
少儿时代,天真无邪,心中所想眼里所见似乎都是美好,可是书中的刘文学周扒皮们硬是叫人觉得身边就有恶人就有坏人,每每神经兮兮观察着分辨着可能的坏人恶人。不只如此,怎么小女孩戴的耳环被老师摘下,顺手便扔到房上了,说是四旧?为什么家家户户供奉的土地神,突然间就被一伙人收走砸了呢,说是封建迷信?
半大小子,读书时光。可学校里似乎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宣传什么思想,而是开展什么政治活动,而是天天上山下沟走什么道路。宣传任务与政治活动是硬的,可随时停课去游行,去喊口号。就是上课,有的老师也常是一张报纸念到底,有的老师天南海北聊半节。升学是不要分数的,学校或贫下中农推荐就行。
参加工作了,多年来所接受的教育,咱已经自觉定位为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咱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埋头实干。咱总是以最高标准做好领导所分配的每一种工作,咱自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尊敬的领导是看得到且秉持公道的。终于听到了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天大喜讯,可是没有一个人推荐咱,而自己所在乡村所上了大学的六七个自己的同学,分明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种推荐,而是被掌管着相关权力的领导亲朋所瓜分了……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更使人迷茫的事,没被推荐上大学还可以勉强解释为名额实在有限,而自己已做了近十年,而且很有成绩的民办教师资格突然间又没了,此时岂止是迷茫,已经是迷惘了?这次我是真的有些后怕了,我很是吃惊,原来之前所看到的并不是真的,社会竟是如此虚伪黑暗,而自己是不是有些太傻了?
差不多是不惑之年吧,一天,于西安一书店发现了一本书,一本以往从没有发现过的一类书。稍作翻阅,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从此便开始了如饥似渴的读书。大约二十多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这时我便长吐了一口气,原来自己所以为好的其实就是好的,原来自己所坚持的也是应该坚持的,原来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也是值得追求与向往的。中华民族的经典里就是这么说的,我们的至圣先师就是这么说的,这部书就是《论语》,书中还有《大学》《中庸》部分。从此,我开始到处搜集刚刚解冻出版发行数量还很少的此类书,我进入到中华经典的世界,先后读了《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菜根谭》,《资治通鉴》,《史记》……就此,在获得丰富的典籍营养之外,我的世界观完全确定了,我信心满满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更大的挫折也从此开始了。我所信奉的儒家思想原则正在被社会边沿化,甚至逐渐被抛弃了,社会进入了唯利是图巧取豪夺任人唯亲的状态。自己只顾工作,只想工作,哪曾想到身边和上边人的好恶变化,便逐渐和那些人有了距离,甚至引起了他们的反感嫉恨。尤其引起了身边一些小人的嫉恨,突然那么一天就被降了职,成了一个闲人。虽然后来又被任用,世界观的因素到底与社会无法同步,与现实无法苟同,在清醒的迷茫中直到退休。
而今闲居于家已十年有余,曾迷茫而愤慨,为什么少年时代的清纯社会不允许?为什么社会要肆意耽误糟蹋孩子们珍贵的读书时光?为什么热血青年要被残酷地欺骗和愚弄?为什么真心搞事业搞教育为领导所不容?为什么正确的世界观却不敌世俗的蝇营狗苟?
春秋代序,岁月沉淀,终于似乎明白了,一个人一味愤慨社会是不理性的,社会之现状都是一种历史必然,非愤慨所能抵消。理智的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在不失自己处世原则的前提下与时俱进,适可变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与作用,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冷落所抛弃。
而自己的一再迷茫甚至被边沿被冷落,除遭遇小人暗算之外,自身的只顾埋头实干,不知自保,不善自保,不善变通,不注意观察变化了的社会现实与环境,不注意处理与自己前途密切攸关的人际关系,不注意用适当的方式化解新的问题有直接原因。总而言之,即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中尚缺乏在变化了的现实中主动适应的因素,而此因素对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
其实,人生之旅本就是一次迷茫之旅,人生的每一步都具有不确定性,人生的前景都是迷茫的,不迷茫才是反常的。只是具有一定学识且善于思考的人才会对迷茫感受得更深切些。而社会又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学问经历并由此而形成的见识大都属于过去式的,如果不与时俱进,必然会陷入痛苦的迷茫之中。迷茫不等于痛苦,不与时俱进,不积极主动变通才是痛苦之渊。
另外,还要特别一说的是,人在迷茫时一定要有定力,要心态平和不卑不亢,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能乱了方寸,降低做人做事的标准,而留下遗憾。此乃咱人生之骄傲!
今特记下此迷茫之旅,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