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周末下午去补鞋,师傅正端着碗吃饭,似乎是炒米饭,吃一口,拿起旁边的军用水壶喝上一口,那水壶已经是久远年代的纪念了,我记忆中那会儿上初中时学校组织春游的时候大家都背的这种军用水壶。

听我说需要粘下鞋,师傅指了指胶水让我自己粘,我说怕粘不好,我可以等,让他慢慢吃。于是就去附近转转看看。

旁边有个摊位,是在手推车上,车上有一个玻璃柜子,里面放着好多吃的。有酿皮,甜胚子,酿皮是整张放着,现切现卖的。关键是有几盒糕点,是糯米做的那种,我一下叫不出名字,是老板说那是“驴打滚”我才一下子想起来。这应该是北京的名小吃,是用糯米做的,外面裹了一层豆面,看着就很好吃。如果不是现在胃不好,不敢乱吃东西,我是断不会放过这品尝机会的。咽了下口水,我转过了身,眼不见就不想了。

回到补鞋的摊位那儿,师傅还在吃着,他给旁边坐着的一个人介绍着自己碗里的饭,是用槐花和苜蓿做的琼琼。那是把槐花、苜蓿撒上面粉搅拌均匀后蒸熟,然后可以放油加料炒出来。虽然我没做过,但琼琼饭小时候吃过,是用洋芋加面做出来的,然后就着酸菜吃。后来和几个山西人住在一起过,吃过她们的“拨烂子”,我觉得和我们的琼琼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几天去办税,在榆中街上看到有个大爷在卖苜蓿,一大袋子才五块钱,于是就提了一袋,拿回去给大师傅,让她顺便一做,结果大师傅说:“我们本地人从不吃这些东西,像槐花、苜蓿这些都是外地人在吃。我也不知道咋吃。”我告诉她水里煮熟凉拌就可以。

下午食堂开饭的时候便有了盆凉拌苜蓿,因为苜蓿一煮也没多少了,大师傅往里面拌了点洋葱,白绿相间不仅好看还更好吃。

晚上送儿子回去,听我说想去看看夜市,儿子便拉着我提前下了车,走过去刚好能穿过步行街,夜市就在步行街旁边,衣服,饰品,小百货会把那条路装点成一个自由市场,逛的人也很多,很是热闹。这是我多少年前的记忆。

没成想走到了步行街的时候我的眼睛竟然不够用了,原来仅供路人行走休闲的街道变成了小吃一条街,好多平日里我不怎么吃也记不住名字的网红食品,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更显出食物的妙不可言,让人看一眼便欲罢不能。

我边走边看,走到头时我看到了汉中热米皮,这儿也终于有卖的热米皮了。我老家的米皮,凉皮,擀面皮都是热的,调料水会一直在炉子上煮着,如果碰上现蒸现卖的,刚出锅的米皮是热的,再加上调料水,那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美食。所以老家冬天的早点也可以吃米皮凉皮,因为是热的。吃完还可以盛一碗免费的酸菜汤,既消食又解渴。

这真是让我开了眼了,我是有多久晚上没出来逛过,所以会有这么多惊喜和惊奇。世界其实早就发生着变化,只是我自己没发现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