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某个生活艺术馆参加了一堂免费插花课,当然了,互联网大咖周鸿祎早就说过,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所谓免费公开课者,当然主旨是为了召集一群对学习插花有兴趣的人群,在科普插花知识之余,推销一下自家的插花课去。面对插花知识与插花课卡以一比一之姿出联袂出席,授课老师推销之语有如地方台在广告中插播情节的电视剧一般给力之姿,反消费主义如我的内心又有些不淡定了。
是的,没错,说到报班,我的穷人思维又忍不住出来走两步了。对于插花这事儿吧,当然如果你是土豪,那么几万块的插花课程请随便报,自己开心就好。如果类似个人这种月入数K的上班族,而且没打算去开花店或当花艺师,只是纯粹源于喜欢的话,大可不必着急报班吧。正所谓“知行合一”,如果把上课算做知,那么在插花这种行动派课程上行占据着更大的比重。而且即使是去上专业课学习,课程内容里也会涉及大量的实操,或者说,上系统的花艺课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插花,当然这里讲的是类似这种生活馆开给有钱有闲的白领、小资、全职太太们修身养性,致力于自我提升的插花课程,而非那种学完之后要去开花店的实用性学习。
以个人的主观偏见看,多读书,读各种有关花艺的书,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只看了四五本的本人就已经能在外行面前侃侃而谈,顺便纠正扶郎花的扶是搀扶的扶,而非佩服的服,还能买一赠一的告之这货的别名又叫太阳花,就像石竹花也叫康乃馨一样,一花被称数名不是为了改运,只是为了抬高身价而已。
多利用各种免费的资源积极学习,比如看免费花展观摩学习各种大师作品,利用网络第一时间围观国际国内各位大师新作。同时进行泛专业学习,比如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那怕多看些画展、名画册,学些美术基础知识也是极好的。以个人为例,我的所谓学习时间就是吃饭时用电脑或手机看知乎上各种讲插花的帖子,不要小看每天这一小段时间的学习,集腋成裘下来,也能收获颇多,老话说的“不怕慢、就怕站”可以适用于各种学习领域,实地践行之后便可觉此话不虚。滴水穿石的故事从小都曾看过,但真正做到者却没几个,这只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水滴那种恒心与毅力罢了。
如果万一有人看到这篇文,而且坚持看到这里,并感到有些呵呵的话,那么自家再扯上两面虎皮充当一下大旗,前白宫御用花艺师Emily Thompson,毕业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雕塑硕士学位,早就表示过:「我没老师。作品也没流派。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旅行,去接触体验自然。也许自然就是我的老师吧。」自承自己是野路子、无派别人士。按照我中华传统文化表达方式说就是“道法自然”呐。
再比如近些年大热的中国台湾花艺大师凌宗涌,只要看过他那本《花艺大师到你家》的人想必都会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但他其实是个学机械专业出身的理工男?!不过因其自身有一定的美术功底,毕业后在花店工作,后来经过个人努力,成为著名花艺师,并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当然,以上两个只能算少数个例,绝大多数花艺师还是中规中矩、科班出身,上述这种野路子出身的毕竟还是相对少数。不过对于专业人士我们原也不必太过迷信,且不说我们这些业余插花者所求不过是自家快活,一束花想怎么插,只要依着自己高兴便罢了。再来,记得几年前我在国贸一间逼格很高、很文艺范儿的西餐厅吃团购餐的时候(句未的客观陈述一下子显出自家的小来),便一直听邻桌的几个MM聊天,其中妆最重最漂亮那个女生正准备花数万块钱去国外学一个学制只有两三个月的花艺速成班,以便回来从事婚礼花艺师类工作。
谈话中,她所纠结者,并非数万元的学费问题,而是到那边去学习时能不能拍到足够多的照片,主要是与各位外籍老师的合影,以便回来充门面,表示自己是海外归来人员,收费贵一点,花价高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再来便是这种短期课程里能不能学到一些东西,当然不是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而是足够应付归来后的海归花艺师头衔的东西,顾客那边能够糊弄的过去。所以从某种角度说,非科班出身的花艺人也自带亮点,首先说非科班出身却又从事此项工作者,通常是对花花们特别喜欢和钟爱才会选择了这项工作,并将其当成事业来做,从而不必别人督促,自己便会认真学习、坚持充电,努力研读各种专业信息,及时了解各种最新知识。毕竟,发自内心热爱一项工作与将其做为养家糊工的工具来做一项工作的结果通常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