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一篇报道中曾透露,中国“性学第一人”潘绥铭先生说,他看过100多部同性恋电影。我对潘先生的研究方向并无多大兴趣,只是喜欢看电影而已。时间久了,不经意间竟也看了几部这方面的影片。
开始源于偶然看到的一个电影片段:一名男子边开车,边在心里对他的爱人默念:“有时想你想得我心痛……”我被这句话打动,却不知道那个“你”并不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
后来看了《断背山》,才知道,当时的杰克•吉伦希尔多么急切地要奔向他心中的爱人,他在断背山上结识的那个他。由此始知,同性之间的爱,同样刻骨铭心。
《米尔克》,这部影片我认为在同性电影史上应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争取同性爱情的正当合法地位,也和黑人、和女性争取在政治、社会上拥有平等权利的过程一样,由普遍歧视到法律认可,期间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道路。米尔克就像马丁路德金那样,在为自己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道路上,作出了生命的牺牲。
《费城故事》同样是为争取同性间爱情的平等地位而战斗的影片。不过,相比《米尔克》的直接和相对暴力,《费城故事》走的是一条理性的法律的道路,结局也比较令人欣慰。电影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现状的折射。当时的美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也已经有所缓和,起码不会再有流血牺牲了。
《阿黛尔的生活》是我认认真真看的一部同性恋电影。之所以用“认认真真”这个词,是因为这个时候,我开始不再带丝毫猎奇的眼光,而仅仅只当作爱情片来看了。而这部片子,也是一部认认真真的爱情片。“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阿黛尔就陷入了和艾玛的情感漩涡中。和其他爱情一样,她们约会、见家长、吵架、分手,无一例外。也和其他的爱情一样,她们因为相互间巨大的差异而最终分手。但,这段感情却成为彼此生命中无法忽视的印记。
《卡罗尔》是去今两年比较火的一部同性电影,因为凯特·布兰切特女王般的强大气场和巨大影响力,使得该片还在拍摄期间就已名噪天下。事实上,另一位女主角鲁妮·玛拉的表演在女王面前丝毫也不逊色。此片最大的成功也就是在两位主演的演技上。别的不说,看看女王如何撩妹,此片也值得。
华语同性影片中,当然是《春光乍泄》最有名。和《断背山》一样,这部影片我也是看了两遍,又参考许多影评,才慢慢理解这种,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爱。他们其实和普通的爱情差别不大。即使曾经有过共同的梦想,但双方如果努力方向各异,终究只会是一个人的梦。
最近才看《蓝宇》,演员是内地的,导演是香港的关锦鹏。想到《东宫西宫》和《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命运,便更是珍惜这部片子。《蓝宇》让我对胡军和刘烨多了些喜欢。此片上映时,内地的观众应该对同性这个题材有了一定的容纳度。但,在现实中,他们的存在仍然是个异数,这就决定了影片的结局,以及蓝宇的命运。不然,又能怎样呢?
华语蕾丝边影片《自梳》和《雪花秘扇》这两部,主要演员都挺大牌,但印象却一般,特别是后者,不过是某位有钱妇人的游戏而已。和BBC的《指匠情挑》相比,各个方面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看完《指匠情挑》,我就一直在想,如果XXTV拍电视剧能和BBC保持差不多的水准,国人也不用拿出翻墙的力气去追英剧、美剧了吧。
其他如《莫里斯的情人》,也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四角关系》虽不是获奖影片,但口碑还不错。这些影片,别管同性还是异性,获奖还是没获奖,总比整天絮叨婆媳大战、姑嫂矛盾的国产电视剧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