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读后感
24个比利
前情摘要:
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案件改写的小说。
题材直接来源于美国历史上有争议的案件之一。
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概不承认并试图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后经长期诊断,比利的体内居然多达24个人格。
这24个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
—————————分分割线—————————
读完《24个比利》,复杂的情绪夹杂着无穷无尽的恐慌与绝望扑面而来。
比利是很多个人的缩影,现实生活中也许有的人没有比利那么疯狂,能分裂出24种人格,然而多重人格的精神分裂者可一点也不少。我曾看过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名男性患者在自己的脑子里分裂出三个人,一个妹妹,两个哥哥。三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宫殿里,很小的时候由于怪物入侵,弟弟被怪物杀死了,而他为了保护妹妹,一直在和怪物周旋着,直到最后实在阻挡不住,宫殿破了,为了不被怪物践踏,他杀死了妹妹,并决定摧毁宫殿与怪物同归于尽。
最终的结果是他撞墙自杀而亡。
这名患者死的时候非常惨烈,那一天,他突然就用力地把自己撞到墙上,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直到鲜血淋淋瘫倒在地上。过程很快,似是用尽了所有决心。
谁也没敢上前拉住他。
在这个人格分裂的故事里,他是妹妹、是很小的时候就死掉的弟弟、是为了保护大家竭尽全力在周旋的哥哥、更是宫殿、是怪物。
人们在自己无法控制无法接受一样东西的时候,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则分离出了另一个人格,这个人格用来逃避自己无法接受的一面,比如懦弱的人分离出一个勇敢强悍的人格,粗鲁的人分离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格,亦或是忠贞的人分离出一个放荡的人格,当然这一切也有可能反着来。
细观这些人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
也是充满悲哀的。
比利的一生绝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不幸,母亲的再嫁,继父的性侵,华盛顿时报的咄咄逼人,社会舆论的批判,医院医护人员的歧视,都是他人格分裂的重要因子。
他终其一生都在逃脱这些给他带来不幸灾难的人。
很多人说“假使没有遭遇这些悲惨,比利本该是个优秀的人。”
是的,他善良且真诚,绘画天赋有目共睹。
只是人们总在说着假如怎么样,就会怎么样,听起来好像我们能做得了命运的主似的。
命运这个东西,有时是很玄妙的,有的人一生顺风顺水,有的人步步艰难。
看书的时候喜欢代入自己,所以这样的感受更加让人恐慌,一天下来,不知道时间什么时候又被谁盗取了,跟20多个人共用同一具身体,只有自己站在聚光灯下时,才能苏醒过来短暂的感受这个世界。随时可能情绪崩溃,再次陷入黑暗。
这样的人生换做谁能承受?
那种绝望感,无助感,只有去死才能稍微舒适一点的安全感。
一生伴随,一生抗争。
我总觉得,是因为人格分裂,比利才能活到这么大。
比利的24个人格,是在保护他自己。在每一个即将崩溃死去的瞬间,分裂出一个人,替比利的心灵去承受那难以承受的恐惧与艰难。
只是再强大的人格,也有崩塌的时候,后来法院的不利判决让比利厌倦了一切,人格们逐渐对这个世界绝望。
比利也慢慢的接受了所谓的命运。
他说:“ “我们”很长时间没有意识共享了。亚伦听到脑海中有人说话(英国或南斯拉夫口音),但他和汤姆无法与他们沟通,这两个人自己也无法沟通。他们失去了联系,失落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比利终于一无所有。
“醒着或者没出现的时候,我好像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那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边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未到来。戴维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对生命还抱有一线希望,但年纪大的已经绝望了。”
“那是什么地方?”我追问。
“戴维给它取了个名字,”他继续说,“因为那是他创造的,他将其称为‘死亡之地”
附:24个比利的人格:(有些来源于网络,有些是看书过程中整理出来的。)
1、克丽丝汀(Christene),3 岁经常被老师叫到角落罚站,因此被称为“角落里的孩子”。
2、肖恩(Shawn),4 岁天生耳聋。
3、戴维(David),8 岁充满痛苦,经常代其他人格承受痛苦。
4、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13 岁克丽丝汀的哥哥,说话带英国腔。
5、杰森(Jason),13 岁安全阀。
6、丹尼(Danny),14 岁容易被惊吓,惧怕陌生人,特别是男人。
7、提摩西(提米 ,Timothy),15 岁。在花店工作。
8、汤姆(Tommy),16岁理科男,精通逃脱术和无线电。
9、马克(Mark),16 岁工作狂。
10、罗伯特(鲍比,Robert),17 岁梦想家,时常处于幻想之中。
11、亚伦(Allen
红尘小说 www.z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