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个人的素养都是文明、礼貌、客套之上。
自古以来,都是以礼多人不怪进行传承,同时也是以伸手不打笑脸人作为掩饰。
但是客气也应该有个度,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的未必也是别人喜欢的,从记忆时光开始,父母一直都是非常热情的人,客气到别人无法拒绝的那种。
记忆中最多的场景就是招待客人吃饭夹菜,客气本来就是很常见的一种礼貌,但我们家却不一样,每次有客人来,父母除了备丰富的饭菜之外,就是上桌给客户夹菜,父亲总是把我们认为好的菜拼命的夹给客人,比如鸡、肉、鱼、蛋菜等,反正桌上好的菜全部是客人优先,我们只能夹点菜到碗里去外面的小板凳上吃,有一次家里弄了一点小鲤鱼招待客人,正好客人吃鱼过敏就说不吃,父亲也不知道情况就拼命把夹鱼到客人碗里,因为条件有限,父亲最多只允许我们倒点鱼汤拌饭,客人也不说明情况推脱不过就吃了一点,一回去就过敏发作,这都是客气惹的祸。
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面学习了一则寓言也是说这个道理,大概意思是讲猫和狗是好朋友,为了表示诚意,猫请狗吃鱼,狗也讲究礼尚往来,请猫吃骨头,这些食物都是各自的最爱,但不是对方的最爱,所以有时候“好意”并不是说最贵的,而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投其所好”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其实我也有这个毛病,总是好心办坏事,总是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比如有个机会去五星级酒店吃饭,老婆有事不乐意去,我认为机会非常难得,也总是想方设法对老婆好些,所以软硬兼施带老婆参加这个晚宴,但是回来之后老婆还是不开心,最后还因此事吵一架,本来是一件好事最后弄的大家都不开心,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是最合适,甚至还起反作用。
客气值得提倡,但不可过度,需应景而生,凡事点到即可,恰到好处往往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