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爱情——再读路遥及其《平凡的世界》(二)(原创书评)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Victor 在学习”,文责自负。———————————————————————

        古往今来,爱情总被人类所歌颂和追求。无论高尚还是卑微,爱或被爱是每一个生命的权利。文学作为生活的诗情栖居,理想的诗意寄托,缺少人类这一基本的情感体验,是不可能完美的。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部文学名著能够例外。而路遥则用《平凡的世界》一书将人类这一美好的情感讴歌到了极致,甚至不惜穷尽生命。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用一种近似哈姆雷特式的悲怆,对一个时代人群的情愫进行搏命般地发掘,血泪之笔,力透纸背。书中的爱恨情伤、悲欢离分,虽以悲剧为多,但普通人对爱情痴烈的追求,这是一种伟大的向往,丝毫不减损爱情的美好,反而为其增色不少。这种美好启迪了几代人的心灵,格外引人共鸣和感怀。

        然而随着《平》剧的播出,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贬低路遥笔下爱情的声音。有人说,这样的爱情太虐心,少安和润叶门户不当,无果而终,润叶嫁给了残疾人; 少平和晓霞天上地下,生离死别是唯一解脱的结局; 秀莲委身少安而又心甘情愿累死是荒谬离奇的杜撰,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人则上升一格,认为这是对女性的偏见,攻击路遥有男权主义的倾向等等。更有甚者,甚至以愚昧、专制来否认和污蔑作品中描绘的整个时代,极端狂妄和无知(这一点已在上一篇文章中评论过)。

        若和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上述鼓噪便不难理解。任何一种认知,都是人所处生活环境的投射。物质主义的撕扯已成为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集体困扰。社会这辆列车载着人们飞速向前,物质生活丰富了,却把价值观、文化、传统等精神生活远远抛在了身后。这种撕裂的后果,便是造成社会物质外壳坚硬、精神内核脆弱的“空心化”。所以,当我们当代人用自己的物质观去看待路遥笔下的爱情时,便会怀疑这怎么可能呢? 会有那么纯洁的情感吗?那个时代的人会有那么“傻”吗?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对权力、财富的迷恋,地位、房子、车子等成为爱与不爱的先决条件,还怎么可能存在那样崇高的爱呢? 所谓的世俗之论,莫过于如此! 这是当代社会缺乏爱的悲哀!也是缺乏爱的修炼的结果!

缅怀致敬

      但无论一些人怎么鼓噪,路遥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主人公的爱之所以感动几代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物质和世俗,追求精神的永恒和灵魂的安放,这正好是当代人爱情观中核心部分的缺失。书中少平和晓霞柏拉图式的苦恋,不附加任何物质的外壳,将爱情的崇高推向了极致,击中了人性中最柔软的成分,也是最干涸的部分——爱的渴求,所以令无数人向往、仰慕、婉惜和动容。

        路遥笔下爱情的另一个支点,是一群值得尊敬的女性。从润叶、晓霞、秀莲,到兰香、金秀、红梅等等,一个个饱满温润,楚楚动人。她们身上体现的勤劳、善良、执着、奉献等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中国女性特有的魅力。她们和文学史上千千万万个经典的女性形象一样,值得收获爱、尊重和理解!连候玉英、王彩娥这样一些有缺点的女性,在路遥的笔下都得到了那么多的包容,甚至显得十分可爱。可以说,路遥是在对这些女性的讴歌中,谱写了一曲时代女性的赞美诗,是用精神而非肉体为之立传,不知所谓的男权主义从何而来!而当下有些追求自由和多元价值的所谓作家,动辄以下半身写作,恰恰是在为男权主义服务,他们应该感到羞愧和深度反思才对!

      当然,文学作品离不开作家及其生活的时代。《平》书一定会有作者主观世界的表达。这种表达必然会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任何文学作品都无法超脱的。但值得庆幸的是,路遥所经历的贫穷、苦难、孤独、乏爱的人生并没有压垮他,反而成就了他坚强、向上、善良、温暖的内心世界。没有这样丰富的精神世界,没有对生活、时代的充分感受和领悟,《平》书的成就是无法想象的。尽管他自己的生活并不十分如意,但他对美好(包括爱情)的向往超越了他的痛苦,给予读者的是积极而非颓废,这种正能量是他的作品穿越不同时代、成为经典的一大特质。

      和喜剧相比较,悲剧往往是把美好毁掉,让人们思索和品味,让美好更具价值,让人们更加珍惜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作家宁可毁灭笔下的可爱女性及其爱情,尽管这样做是极其残忍的。路遥曾经发电报给在西安的弟弟,然后当着匆忙赶来的亲人,当面失声悲哭:“田晓霞死了……”。其实以路遥的心性,如此结局是不忍目睹的,极度的煎熬、纠结和痛苦耗尽了他的健康,他是在用生命成就了美好。这样的作家,当代还有几何?!现在所谓的“评论家”对自己宽容得要命,却要苛求于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作家,甚至不惜泼脏水,不知人性安在?!

      每次读完《平凡的世界》,掩卷深思,眼前总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在一片无边的暗夜中,无数个小小的萤火虫翩翩起舞,用一抹抹微弱的亮光划破黑暗,变成了黑夜美丽的眼睛。其实,像小说中的孙家兄弟、田氏姐妹等,甚至包括作者路遥自己,何尝不是一个个时代的萤火虫?他们可能平凡,甚至卑微、孤独,不为人理解,但这并未遮挡他们自身的光亮和温暖。

      也许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令人无法面对和承受的向往,无限悲悯,无限美好……

经典永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