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不要!不喜欢!~正面迎接宝宝叛逆期
人生有三个叛逆期
“宝宝叛逆期”:2~3岁左右;
“儿童叛逆期”:7~9岁左右(儿童在这个时期常常被恼火和不理解的父母不合理地打骂);
“青春叛逆期”:12~18岁左右(若控制的不好,“坑爹”的事情常常在这个时期发生);
宝宝从说啥是啥的“乖宝宝”到开始说“不”,是他们开始萌发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但是,此时也是亲子间摩擦相继发生的高发阶段。因此,爸爸妈妈的正向能量对于平和的面对宝宝的拒绝和反抗,顺利度过叛逆期,就显得格外重要。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耐心、小心应对这个重要的时期哦!
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通常在2岁左右出现,但是根据宝宝自身发展的不同,叛逆期在1.5-3岁之间都有可能发生。
为什么会出现叛逆期:
每个宝宝都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格,在叛逆期阶段,宝宝的个性会表现的会更加鲜明的表现出来。如果宝宝的坚持或情绪不能化解,那可能原本很容易相处、不固执的宝宝叛逆期表现的反而更为明显,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相反,如果能够顺利化解宝宝的坚持和情绪或宝宝情绪掌控能力比较好,那么叛逆期就表现的不明显。宝宝在叛逆期的心态、反应转变,都会让他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自我存在,学习如何说“不”,理解“拒绝”的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自我权利并奠定信心的基础。反之,如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受挫,就有可能产生不良的自我感觉,造成自卑、不愿表达的性格。
叛逆期宝宝的特征:
- 喜欢独立完成某件事
- 开始设立自我规则
- 固执
- 较难受约束
- 与他人争吵次数增加
- 坐不住(心情浮躁)
- (严重时)出现具有破坏性与攻击性行为,例如会拍打他人、抢夺物品等。
经历叛逆期的宝宝的这些行为和情绪的背后,都代表这是宝宝开始发展独立意识的信号,因此,他们会喜欢依照自己的喜好和意志行事。此外,宝宝也将因为他们的整体感官接触了多种物品、环境、他人的情绪等,而更有能力接触各种事物,使他们学习的速度更快、更成熟。
叛逆期会消失吗?
叛逆期是宝宝展现独立意识的开端,会持续地潜伏在大脑中,影响情绪和个性的表现。当宝宝出现叛逆期后,问题便不在于叛逆期是否会消失,而在于宝宝将来情绪表现的强弱。
耐心面对宝宝的不忍耐和不妥协
家长们应在宝宝出现叛逆期前,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管道。除了平时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外,家长也应该把握原则并拿捏分寸。当宝宝开始有无法忍耐、不愿妥协的情况时,家长应避免直接予以责罚。因为,过于严格的管教方式除了会破坏亲子关系外,父母的情绪也会容易失控,这不论是对亲子双方或是整个家庭环境的正面帮助都很有限。建议家长从旁观察宝宝坚持或需要的部分,如果是因为衣服的颜色、想要吃零食等无伤大雅的小小坚持,家长便可以照当时的情形或是家中的规则调整,顺从宝宝的想法也无妨。当宝宝的坚持太过无理或纯粹情绪发泄时,家长则可运用玩具、游戏等方式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砂粒小叮咛 爸爸妈妈应保持正向态度却非过于乐观
在初次面对宝宝的拒绝、反抗时,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少见的情形,过阵子情况就会好转。对此,家长应仔细考虑清楚正面思考与乐观的差别。单纯乐观的认为宝宝的逆反表现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转变,而没有正视宝宝的需求,是难以改变亲子关系和宝宝的心理状态的。而正向思考的态度应能够对于宝宝不论好坏的表现都有预期,并且准备接受各种可能,对于宝宝的教养、教育更为有信心,因为有了预期,调整了自我心态,家长也更有能力去面对未来在亲子关系上可能出现的状况。
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宝宝在1 岁~3 岁之间会藉由肢体、感官的碰触来了解世界,但探索的过程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危险性。家长要做的是收好家中的危险物品让宝宝不致暴露在危险中,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而非一味禁止宝宝的行为,即使宝宝因为担心让家长不喜欢而停止摸索,却也同时限制了宝宝的自我探索、学习和发展。建议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做出从旁协助、辅导的姿态,告知宝宝过程中可能会受的伤害,不要过于害怕宝宝受伤,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得或失,都非常可贵。
独立与依赖的拿捏
家长在日常应多观察宝宝,了解孩子的需要,运用肢体、语言以及情绪等方式表达对宝宝的情感,宝宝也都能够藉此学习到父母亲的处事态度、表达情绪的方式。宝宝的叛逆期不单只是情绪问题的展现,同时也是亲子间学习如何沟通以及调整相处模式的好时机。若宝宝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太过自由和放纵而造成他人的困扰时,家长也需适时地用坚决的态度予以制止。
砂粒小叮咛 爸爸妈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掌控,避免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
暂时的付出耐心也许不难,但是面对教养宝宝这种必须长时间付出耐心的情况,可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建议家长在情绪不佳的时候,避免对宝宝出现情绪性的言语或行为,尽量在宝宝面前说出的每句话多一点正能量少一些负面情绪。因为,情绪性的话语很多都会让宝宝认为家长直接否定了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