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本质上不就是做教育的机构吗?或者说相当于一所学校,所有的管理者,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工作的本质则是育人。
做教育让人成长,做企业也是让人成长。唯一的不同是,学校教育是学生自费或政府付费运营的盈利性或非盈利性机构,而企业是自给自足,通过设计分配制度运营的盈利性机构。但本质却是相同的,让人成长。
盈利机构也好,非赢利机构也好,它们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力所能及解决问题,最起码不给社会添麻烦。另一个维度呈现出来的“金钱”在社会中流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教育是要让人打开主动获取知识的大门,自强、自立。
把事情做好是每一个企业所要追求的,而且一直在不断的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的各种管理学、领导力、影响力、团队建设等.......,无非就是解决一个问题:“让人把事情做好”,更准确地说是:“让每一个人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教育真正要解决的就是让每一个人自立,本质上就是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给别人添麻烦。企业真正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试想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很自立,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企业一定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哪里还存在有达不成的目标呢?
每年9月1日开学,小学的大门口都会出现大大的几个字:“孩子已独立,家长请止步”。自此孩子要经过长达16年的独立教育,以便踏入社会,自强、自立、自给自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
而企业是人经过16年独立教育后的第一个练习场,同时也是再教育的场,真正做好再教育这个场的企业无一例外获得很好的发展。
马云说:“十年前我很关心全世界,结果我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五年前我很关心中国的命运,我也过得很艰难;三年前我开始只关心公司,我的日子开始好起来。
现在我只关心自己,越来越好。
所以我说,关心好自己,每个人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这世界就会好起来。”
亚当·斯密的名言:“每一个人,不需要自己关心社会福利,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推动社会的福利。他只需要关心自己,追求他自己的福利就可以了。但是他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其实,这正是西方社会所提倡的为自己而活,不影响他人。而不论是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敬业”,还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敬业 进取”都是关心自己最好的方式。
社会的道德是排斥自私自利的,我们要搞清楚:“为自己,不影响他人与损人利已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
操自己的心,不影响他人。
比如,在公司里,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这是不对的。我们说为了自己,操自己的心,是获得自己的利益,不伤害公司的利益,能为公司顺便也带来更多利益那当然更好。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操自己的心,不要影响他人,本来这个利益属于别人的,而据为己有,那是不对的。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不被支持和允许的。
为自己的“自私与自私”有本质的区别,一种为自己的自私是建立在不伤害别人,不影响他人,甚至是对他人有帮组的前提下,操好自己的心,公平的交易。而不是,全然不顾他人,伤害他人为自己。要详细的认真的去审视,这中间的巨大区别。
在日本,人群中是没有人大声说话的,为什么?他们从小的教育是,不要影响他人,只要你的行为不影响他人,做什么都可以。显然大声在人群中说话,势必影响了别人,对吧。(这里没有说日本好或不好的意思,只是举例)。在北上广也一样,人多的地方都非常安静。管好自己,世界自然美好,大到世界,小到家庭,都是一摸一样的道理。
教育真正的意义是在于让人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活出自己,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曾经就有一个员工在公司里说,要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公司要求8:00上班,他非要求9:00,公司让穿运动鞋,牛仔裤,而他宣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是皮鞋和西裤;公司让按照5000元销售,他内心的声音是5200元。这是不是很荒唐,这不是遵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叫傻,而且很傻,很天真。
这种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势必是伤害了公司的利益,伤害了他人。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让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企业教育的更是承接着这样的目标让人更像人,使其成长,真正成为完全独立的人。
真正独立的人的标志是拥有自己主动选择的权利,凡事主动行为,主动思考,主动选择。正如主动使用自己的注意力一样,集中在学习成长上,而不是被动的被游戏、八卦、段子、朋友圈吸引而耗费。
教育本质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给出的答案是:“认识你自己”———“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大部分的成年人是有分辨之心的,并不懂得如何使用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这个心,凡事习惯去分辨好或不好,对或不对,限制了我们大脑接受新知识的可能性,屏蔽了很多的新知识。
乔布斯说:“初学者心态”,本质上就是去除分辨心。
这不正是:“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吗......
有个现状,小学的成绩非常好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在升入初中以后,成绩很差,后来因此挫学的大有人在。我认为这是有了分辨心造成的,只要受到它的影响,知识基本就被堵在大脑皮层之外,分辨心会排斥一切陌生知识,进而大脑会给人痛苦让其厌恶学习。而这些人小学的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分辨之心,管它好的不好的,统统接受,从没有思考过其它,在一次次的学习过程中,便掌握了知识。若知识被挡在大脑皮层之外,不能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学会新知识的。人类区别与其它动物,就是这大脑皮层,而这大脑皮层需要反复刻意练习才会将知识内化成为我们的能力。
这个原理和小孩会说话的原理一摸一样,小孩一定是先会说,然后才知道好坏的。
我经常拿这个做类比,
妈妈对刚会说话的孩子说:“妈妈带你去玩好不好?”
孩子:“好”。
妈妈又说:“妈妈带你去吃屎好不好?”
孩子:“好”。
这样问下去,不管问孩子什么,孩子的回答都是:“好”。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稍微懂点事的时候,她的回答才会变成:“不好”。
学习的重点,按照我们大脑的运行原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学了再说,用了再说,不断去重复,去践行,大脑自动会淘汰掉不好的,没有用的。
去除分辨心,是学习新知识的开始,其次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