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分享第682天
林博士叙事第九讲:焦点与叙事的对话
过了一个什么样的年呢?从这一句问话开启了叙事温暖的故事倾听之旅。通过对话对叙事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林博士讲故事真的很有代入感,讲的故事很有代入感。
有人这样说,焦点解决是爸爸;叙事实践妈妈。焦点像山、叙事像水;焦点偏理性,叙事偏感性;叙事春风化雨,温润入心,润物无声;叙事让人格局更高了。叙事是最有温度的学派,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倾听每个来谈说的一个一个好在乎的故事。焦点更多的是指向未来,看见未来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你同意吗?
你怎么看待这两者的一样与不一样?
焦点解决:
理性引导(进入清晰的步骤)、赋能(赞赏)、人是其生命主人(自我效能)(不去质疑、挑战)
真的能够帮助到来访者,又能让咨询师做好咨询。
问how & what不问why(避免找借口)
聚焦人可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活出渴望生活
叙事实践:
感性引导、脉络性理性整理
对生命的相信(但不复制主流论述)
让来谈着成为其生命的主人(见证自己)(不质疑、挑战)
会问why?(去深思,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聚焦人在困顿中觉察、理解,讲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讲出了32年来。故事主人光心中那一份儿渴望,以及不想、不敢再回到原来不被爱的那个熟悉的环境、感受中。故事真的很感人。
社会建构论,对心理咨询的具体启发。
1.来谈者的生命独特性:
人及时活在同一社会文化中,但都仍有其独特的相信价值。
须回到其生存的脉络去了解,每一次的咨询都是量身打造的咨询。
2.化解好坏、对错,二元论;没有最好的;不去评断而是去理解主角生命独特的美,让来谈着决定真正要的是什么?咨询师的责任就是去搞清楚。
3.具体的态度与操作手法:
尊敬not knowing;访问与请教;在背后一步引导。
邀请觉察(有知有觉);
邀请诠释主体性:(从受害者转到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优势
一、既有效率、又有效能
二、易学、好用(可操作性强)
三、可广泛运用(学校、企业、小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劣势
一、不是每个生命一体都可以解决
二、心境的转折过快:来谈着会觉得故事还没有说够
三、理性的探讨对某些细致、敏锐的来谈着格格不入
叙事实践的优势:
一、有温度的贴近与了解
二、聚焦: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直指生命核心的认同价值:探索、辨认与实践
三、引导来谈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为己负责
叙事时间的劣势
一、探讨的议体广泛,需聚焦清晰,否则以形成漫谈(咨询目标?谁决定要怎么活?)
二、生命议体的价值探索,需要一定时间酝酿沉淀
三、不太聚焦于问题可以如何解决
两个案例更清晰的看到用哪一个更适合?用焦点还是叙事更合适,或者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整合?
SFBT:人为何受困?至人为何持续受困?
人们受困很正常,不用特别去探讨问题的成因。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受困是因为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确认知觉,提升能量。潜意识意识化去病理化,标签化,跳脱固有的思维模式。话题、目标、资源、一小步。
人是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
1.来谈的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
2.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
3.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勇气方法面对与因应者。
4.人“可以是”关于自身感觉与知觉,解决自己困惑的专家
5.人自身可以拥有解决其困扰的资源和技巧。
SFBT人如何脱困?
自我效能感(自信+能力)的确立
1.被理解、被懂
2.产生具体可实践的目标
3.扩展有能量的知觉
4.创造并实践世界的解决方法
能量有没有开启?知觉有没有受到限制?还有到底要去哪里?你没有搞清楚你目标不清楚在哪里?怎么换个有用的方法更有能量?知觉转换一下,然后知道你到底要改变的是什么?要活成什么样子?你清楚的知道这三个方向,而不是探讨为什么有困扰,探讨的是怎么样做困扰可以消失?可以被理解?人如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耐被训练出来。
叙事实践对人的相信是?有哪个故事说着你对人的相信?
1.人是其生活与生命的专家
2.人不等于问题,关键在人如何面对问题
3.人值得活出他最想要的样子
4.人活在历史、文化、社会中,以及群我关系中相互影响并创造彼此的认同
5.人透过说自己的故事,重新诠释生命
问题解决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何时会出现?以前的方法为何没用?还有哪些没注意的问题?聚焦问题的知识!
解决建构
问题解决后,生活会有何不同?当情况好转的时候…你怎么做到的?最期待的美好情况是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现在可以从哪件任务开始做起?聚焦于人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人为何受困?
1.实然与应然的冲突:
面对(自身经验)与(社会期待经验)的冲突困境(主流文化真理标准的宰制);
2.问题内化,人等于问题,陷在无法报膺(应然)的泥沼中
未如主流文化/价值期待=有问题=标签化、束缚住人的自主
于是人等于问题,问题等于人,等于充满问题,单薄的主干认同故事
(三)人如何脱困?
1.跳脱归咎于是谁"错"的归因论。强调社会合作、共建构。
2.外化人不等于问题
从人是问题(陷在问题之内)到"人"和问题(人的主体存在,影响)
3.解构:反思,打破应该,看见经验的智慧,关系连结与生命相互见证,重新排列组合…
4.改写:依循生命的渴望,既发现又创造地活出想要的生命状态
去看见那些捆绑我们、束缚我们,无形当中要我们去遵守的那些主流的论述是什么?我们没有要活成别人以为的样子,可是我们要活成我很想成为的样子是什么?而且是有意义的连接的关系,所以改写是听懂自己很想活成什么样子,然后逐步的去活出我,要我的样子。
问题外话:其实看见哪些生命经验可以对我来说?比如说生命中有三个经验来代表自己,好好说这三个经验为什么可以代表你自己?表示你生命中好重要的价值是什么?→思考。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特色
一、一次咨询的精神、有效率、又有效能的完整架构咨询
二、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vs.解决建构(面对问题的积极视框与态度)
三、"简单″背后的珍贵与不容易:万能的解困钥匙
四、培养自律好习惯:从一小步、美好的未来引导起
五、贴近、希望、能量、修行:创造自我效能感。
我渴望的生活是?(奇迹询问、量尺询问)
我怎么了?我苦啊/惨啊
积极共情(同理)
重新建构
一般化
我拥有过可以创造的资源是?
内在资源:因应、例外、自我赞赏
外在资源:关系、直接/间接赞赏
关系询问→心里的位移与落实
我可以开始做点什么不一样?
(做点不一样的改善,而非治愈)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任务
进步追踪
叙事访谈历程概念图
问题的内化:问题的叙说/故事解构→多元的叙说/故事(新剧本)(找观众、听众、支持、见证)
问题外化:反思、解构(应然)
新选择的自我认同、行动/实践
(如我所是的存在)
应然←→实然(问题的自我认同)
社会论述
知识/力量 (真理)与 真实生活经验的冲突(未知应然的困境)→问题的叙说/故事结构→问题的内化
单薄(我就是什么样的人?)→多元丰厚(我就正朝向成为什么样的人?)
感恩一切的遇见。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655天,有声打卡第653天,专业提升学习第373天
三、健康打卡3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