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养狗,甚至怕狗。
前些天在外散步,见不远处一少年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讶异于十五六岁的大男孩何以这般无所顾忌,脚步不由地加快。原来,少年的爱犬遭遇了车祸——我无法体会少年失去宠爱之物的心情,只是从少年的表情里,读出了一种疼痛。
七八岁的时候,我曾被狗咬过,那种恐惧感一直固执地令我不再去碰猫狗们——即便是后来自家养的小黄。
记得我家既养狗又养猫。儿时的我最喜欢看猫躲在墙角洞口或柴垛边捉老鼠的样子,那刻的猫是最神气最惹人爱的。到了冬天,又常常被到我被里蹭暖和的猫发出地“咕嘟咕嘟”声吵醒,轰它下去,还腻着不肯走,恼怒的我会拎起它(那时一点都不怕)给扔到踏板上,这刻的猫最令人生厌——感觉脏兮兮的。母亲会笑着说“不能扔,猫在念经修心呢!”到我十几岁时,父亲不知从谁家抱来一条小黄狗,我们都叫它“小黄”。那时父亲包了两方鱼塘,父母亲住在堤上的草房子里看鱼塘。我和哥哥姐姐住在庄子的房子里。而我每天早出晚归在家与鱼塘之间的来回,都因了有“小黄”做开路先锋,而不用害怕暮归时渐至的夜幕。那时的小黄很讨人喜欢,并且常亲昵地在我身边绕来蹭去,我却因为“一朝被咬”的缘故,总把它喝叱得远远的。
那时,最不愿干的是给忙于农事的父母亲送午饭——尤其害怕从水产村经过。水产村由东至西只有一排房屋,屋前屋后都是小河,门口就是贯穿全村的必经之路。村子里几乎家家养狗,每次经过,我都是大路不走走小路地从满是碎砖瓦砾的屋后斜坡处走。虽没再被狗咬过,但每次都是提心吊胆地“捱”过那一段路。
现在,散步时常会碰上遛狗的。有时候,狗会把嘴巴凑到我的脚边嗅嗅——小狗还罢,若是大狗,那真是叫人怵得要命。我家老头子倒是很喜欢狗,看到别人牵的小狗好玩,便会伸手去轻拍抚摸,叫他别碰,他却总是置若罔闻。
太多的宠物伤人事件,加上小时候被狗咬过,还有下地送饭时常跟狗打游击战似的经历,令我对狗有着无法释怀的戒心,因此,一直反对养狗。记得儿子上小学和初中的那几年,曾经跟我说过一两次想买只小狗玩,都让我一口回绝了。而我们家老头子有时因看到别人家的小狗狗太过于可爱,想买一只回来养养,我总是一句话断了他的念头“想养可以,等哪天回到农村老家就由着你,反正就现在而言,我是不会同意的!”在养宠物这件事上,用老头子的话说我:“近乎蛮不讲理,不可理喻。”
至于养不养宠物,权凭各自喜好,我亦无意厚非。善待一切动物,是人性本该有的善良。而有些人侍候猫狗尽心尽力,侍候老人却嫌麻烦,这样的“善”个人以为无须褒扬。在兼顾好家庭,照顾好亲人的闲瑕,养养宠物也不失为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只是别忘了,我们在释放出善和爱时更应该将“人”置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