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带班》这本书中,共七个章节,介绍了管老师一线带班的“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通过一连串的“抓”,管老师把带班的经验横向分解成不同维度,再细化成点,逐个击破:他分别从抓期初的开头工作;做初期的家长沟通;抓一天的不同时段;抓学生的作业;抓基础的基础;抓日常的教学,抓考试的复习等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和教学主张。
在这七个抓中,让我印象深的部分是第六章抓常态课。在这一章节里,管老师说明了家常课和公开课的差别,详细指导了常态课的基本内容、基本环节、基本特征。公开课、比赛课要有新的解某某、新的发现,常态课不用,考试不会考一线老师的新解某某。在家常课上,统考的题型与其课后反复做,还不如有机融合到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管老师在常态课中特意强调了学生的“写”,读后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过去在教学中的误区:我们总以为课堂书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不如多讲解一会儿。但读后想想,一个班级45个人,有多少人是参与者,多少人是旁观者呢?要求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时,更多的同学不是在用耳朵听,他们在剥指甲、啃指甲、描课文里的插图、玩笔,读得对不对,回答得对不对?那是跟他完全不搭界的事儿。没有要求动笔的任务,学生们听听而已,成效不会好。动笔,全员参与的最好方式,比齐读、齐背更好的方式。管某某老师提出家常课不用搞花样,就像家常菜不用做出个什么花式来,口味好就行了。家常课,课文读熟了,该背的背了,该默的默了,该理解的理解了,一线老师就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些踏踏实实的事情。
在本章中第四点,管老师提出“题库要众人拾柴”,我非常赞同。我们都无法避免“考试”,一到期中、期未,每个班难免要做题,有的做了有产出,有的做了也白做。为什么呢?有的老师有自己的题库,针对性地做;有的老师拿到什么题就做什么题,盲目地去做,结果累了学生也没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做好题库建设。
最后,向管老师学习,做到他在书中所说“好老师要能上公开课,又要能上家常课;好老师要能拿出一套理念,又要能亮出一叠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