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呐喊》时,还是十几岁少不更事的年纪。在某个假期或周末,从妈妈的藏书里偷偷拿下这本书藏在枕头下,偷偷摸摸的看完。那时并不知道,鲁迅先生的这部《呐喊》,是一本名著级的小说集。
对鲁迅先生这样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当时的我只能用“我看过”来表达。这次再读,细细看完每个故事,只觉现在的自己仍是肤浅。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并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见他在《呐喊》里的多处引用便可知先生曾饱读诗书;看他在故事里描述晚清时小镇的人情世故,来暗喻当时昏暗愚昧的社会现状,明白这些文字曾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中的国人从沉睡中醒来。
《呐喊》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收集的文章大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被编到课本里的《故乡》,《孔乙己》《啊Q正传》,还有《狂人日记》《风波》《社戏》等。14个故事都在描绘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原谅我水平太low,对于这本经典之作,写不出多少感悟,只觉今年需要再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用《呐喊》的自序里的一段话来作为结束: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己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