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我一直在忙着批改学生的心理结课论文,担心自己不能在截止日期输入成绩,所以我心里不仅焦虑而且烦躁。
尽管忙着改作业,为了女儿,我还是抽时间做晚餐。
我匆匆忙忙地准备好饭菜后,在厨房就隔空叫坐在客厅沙发玩着手机的女儿帮忙拿东西。
她可能玩手机游戏太投入没听到,我一看就来气,心想:“你老妈忙得不可开交,你倒好,居然在那玩手机,真是一个没良心的小家伙!”
我见她没反应,于是吃饭的时候就不想再叫她,自己一个人吃起饭来。
过了一会儿,女儿过来了。
当她看到饭桌上的饭菜的时候,她端了一个菜,跟我说要加点料重炒一下。
我不吭声,心想:给你做好了菜,居然还嫌弃。
“妈咪,您把锅铲放哪了呀?”
“我不知道。”
“您不是刚用完吗?”
“你不会自己找找看吗?”她的质问让我火冒三丈,我吼着:“你没看见挂在墙上吗?”
“你干嘛大声吼我呀?”
我大声吼你是因为我生气!我生气又是因为今天看到你几乎一天都在玩手机,就连我让你帮忙你都没理我!
“这根本就是两回事!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你这是在找借口吼我,不是吗?”女儿被我激怒,重复地质问我这三个问题。
一下子,我被问得哑口无言。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需要积极暂停。再不暂停,不知道自己还会说出什么话来!
深呼吸!深呼吸!我需要深呼吸!
“宝贝,我现在不想说,我需要冷静一下。”
......
当我慢慢地冷静下来之后,发现自己愤怒的真实原因其实是自己的需要(需要女儿帮忙)没有被满足!而不是因为女儿玩手机!
我跟女儿道歉:“宝贝,对不起,刚才妈咪的情绪有点激动。”
“说对不起,有用吗?”显然女儿不接受我的道歉。
哈,老妈跟你道歉了,你还摆架子。算了,我是大人,不跟你这个小孩子一般计较。
其实这时候的我想起了: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过的一句话:“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犹如没有车刹的汽车。”
“如果杀人了,再说对不起,有用吗?”女儿又抛来一句。
是啊!冲动真是魔鬼!当一个人成为了情绪的奴隶,有时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说:“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种深奥的内涵,帮助你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如果我们能理解我们的愤怒,问问它向我们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地去解决它,我想它势必会帮助我们强大起来。
【反思】我们可以有愤怒,但是我们不能愤怒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