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秋蝉
作者/文H
寰宇振金风,
耳边流水声。
柳丝迎风舞,
荷塘飘碎红。
深树有秋蝉,
高吟思万重。
秋来尘缘尽,
来年再抒情!
对照自我检讨之第六十二天
对昨天工作、生活、学习和对照以前的计划比对基本满意。
好的方面:
1、简书写了。
2、已读书打卡。
3、生活中的一些事按计划做了。
4、 正常打太极拳。
不足之处:
1、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还要加强。
2、时间安排还有待更加合理。
3、效率要再提高。
今后方向:
1、所有时间安排都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没有按计划的及时补正。
2、按前一段的方式做事,效率再提高。
3、每晚9点思考当天的事是否做完了,可否补充。计划第二天的事。
4、注意人身出行安全和健康、饮食。
诗词选·《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 宋代· 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66篇诗文
作品原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品译文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作品注释
“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作品赏析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箴言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祝福短信
幸福与快乐的交集是开心,健康与平安的交集是幸福,好运与吉祥的交集是如意,祝福与祝愿的交集是真诚。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愿君生活幸福如意,事业如日中天!
心情语录
桑叶在天才的手中变成了丝绸。
粘土在天才的手中变成了堡垒。
柏树在天才的手中变成了殿堂。
羊毛在天才的手中变成了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