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python学习
方式:《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by Eric Matthes
时间和进度:7h 30页 两个章节
统计日期:2018/5/28-2018/6/2
学习总结:
我想要学习python...很久很久了。可是为什么就是没有行动起来呢。单纯地归咎于“懒”是很容易的,可是这并没有为进一步行动提供任何有效帮助。我一直在思索这件事情,还真的有些小收获。
首先是我的“畏难”情绪。人在处理事情上是习惯于避重就轻的,也就是“逃避”,它是无意识发生的,我们却深受其害而不知。这也是自学比较困难的一个原因吧。我知道我要做这些事,可是做这些事情就会伴随着痛苦,我潜意识中不想要这个痛苦,于是就一直拖延没有行动。也许这里的“痛苦”也根本不是痛苦,而是我想象出来的痛苦,想象永远比现实要夸张,因此我被想象囿于原地,无法行动。回想起高中时,我物理和化学学得比较差,我甚至总结出每次考试都会失误的知识点,只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就可以把成绩向上提升一个水平。对,我头脑中全部都知道,但就是没有去做这些事情,我在“逃避”。虽然高考时物理意外地发挥超常考了满分,但我实际上并没有克服掉这个心理困境。可是,人生本就是苦难重重(《少有人走的路》开篇),杨绛先生也说“人生实苦”。想象我们一生顺遂而轻松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只能失去合适的时机,最终积重难返。斯科特.派克说,“人生是一连串难题...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本身就逃无可逃。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那就再勇敢一点吧。好在我们的人生螺旋形向前,没有解决的问题会不断被我们重复遇到,这一次遇到就是很好的改变时机。
我的学习习惯。我是一个很容易陷入细节的解构主义者。本来在一个框架的引导下向前走着,可是路途中会不断分叉,每一个观点、词语深究下去背后都是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因此我总是不断旁生枝节,向着丛林更深处迈进,然后就会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最终不知道去到哪里。这作为引申学习当然有莫大的好处,问题在于两点,一是过于关注细节而无法获得全貌,过于解构而无法整合,对于获取该主题的整体性认识上毫无帮助,即便记住细节也因无法获知其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而认识不深刻;二是精力和时间有限,这样不断向分叉的小路行进总是会导致最终我疲惫不堪而所获甚微。想掌握每一个细节这种想法是愚蠢的,不能太贪心,什么都想要。笑来老师说“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才是解决之道。带着目的性地获取知识与知识漫游完全是两件事情,前者需要在整体框架下尽快获取基本概念和之间的连接,过于细节和琐碎的知识不要也罢。
选择教材很重要。在对python基础概念还一头雾水时,我被推荐了一本全英文的直接讲数据处理的书。以为有少许java和R编程的基础(真的是非常少许),上手会比较快,却在看了大半本似懂非懂后仍然茫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经过多次反复搜索之后,最终选择了这一本《从入门到实践》,开始学习之后便觉得,还好这一次选对了书。书的脉络结构清晰,例子相对简单,讲解异常详细甚至到啰嗦的地步,最重要的是每一节后面的练习比较有趣,能够很好地回顾到前面讲解的各个知识点。对于编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运用,这种学完即用带来的成就感和反馈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当然也是持续看下去的最重要动力之一。人是容易对激励上瘾的动物,想到能够马上就实现一些技巧的编程,并且持续学习下去会收获越来越多的技能,完成更大的项目,这种激励感是促使我继续下去的动力。就像我在这里写下一些文字,想到可能会有潜在的读者,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立刻就上升了不少。
写作是要给人带来价值的,给别人带来价值就不能过于关注于“我”。可是我想,人们只有从“我”出发带来的东西才更加真实和深刻吧,而且我相信人们具有某种共同之处,有某种隐秘的连接在,所以我希望我写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反思,一方面督促自己进行思考,一方面也能给读者带来某种价值。
Thanks for spending tim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