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时间自由,独爱跑步。去操场刷圈是我每天的“重头戏”。只要能够完成这一“重头戏”,我这一天都过得自由,清爽,舒适,丰富。
本周表现不错,周跑量106公里。平均配速6‘09’’.
这是我最喜欢过的生活。也是我为自己定制的“专属人生”。
为了能确保我余生过我的“专属人生”,成本控制是第一要务。
2
我的装备很简单。
帽子是赛事赠送的,腰包是朋友赠送的。手表是佳明235,一千多块,我已经戴了5年。
鞋是布鲁克斯轻便款,500块,已经载我跑了1200多公里。我平时也穿着它走路。不计里程数。
我的一双跑鞋寿命在1600+公里。
商家说的跑鞋寿命在600-800公里,完全是营销手段。即使超过1600公里,我依然会把它当成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的专用跑鞋。实在破得没法穿,我才放弃它。
我的四件运动bra,平时也穿,每件不过100-200块。穿新买的bra时,跑长距离会把胸带处摩擦出血。所以穿得最久的那件是最舒服的。
下雨天,不是倾盆大雨,我也会训练。这时候戴帽檐的帽子会帮你挡雨,避免雨水打到眼镜上遮挡视线。一件轻薄的,到脚踝的雨衣也很有必要,它既有保暖功能,又可以挡雨。
板帽是儿子画画课户外写生的时候发的,免费的。
雨衣是在操场旁边便利店买的,20元。
冬天的时候,我戴着这样的帽子训练。再冷一些,我加一件风衣。(跑起来真的不需要穿太多,我朋友圈的几个大神跑友,冬天只穿短袖T)帽子20元,上衣30元,裤子20元(都是某宝淘的)。我平时也这么穿,再套上羽绒服。
眼镜是我戴了10多年的轻型的墨镜。
跑一场线下的马拉松,我不会额外买装备,组委会发的赛事T就很好。另外,我不会自带补给。全靠路上的补给。
下面是我一个好朋友的赛事定妆照。他是个土豪,帽子200,眼镜3000,腰包500,压缩腿套259,臂套200,鞋2000,手表3000,2XU的背心600,短裤300,补给(能量胶&盐丸)50。
他还有好几件3000元左右/套的压缩衣。
和他比起来,我的装备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说明的是,一场全程马拉松,他可能还没我快。:)
2.饮食
我早上出门跑步的时候,会吃一点点甜食+一杯黑咖啡。如果把跑步的身体比喻成一辆汽车,那么甜食和咖啡是最好的燃料。这样的饮食不会涨肚,却能迅速提升运动表现力。
凉爽的天气里,跑20公里中间都不怎么需要补水。
长距离训练之后,肠胃比较虚弱,最好的午餐应该是一小碗面,或者一份小份的炒饭。下午再饿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水果。
晚餐我会为家人精心准备,但也都是很简单的食材。
习惯了这样的饮食,偶尔在外面的饭店吃饭会不舒服。可能是重油,重盐的原因。所以,我们很少在外面吃饭。
我喜欢喝茶,下午的时间,我清扫,看书,喝茶。
3.赛事花费
现在国内的马拉松场次增长速度有些公众号文章用了“井喷”这个词也毫不夸张,除去夏季特别热的月份,其他月份大约每周都有几场马拉松。
我的土豪朋友每周都飞去一个城市参加一场线下赛事。对他来说,体验赛道,积攒奖牌是一件乐事,但也花费不菲。机票,酒店,占支出的大部分,每场算下来至少3000元。
我基本不参加外地的比赛。我每年只选2-3个线下的赛事,并且只参加家门口的比赛。
一场半程马拉松,我出门就可以刷一个。省时,省事儿,且分泌的多巴胺是一样的。即愉悦度和心流体验一流。跑完回家泡个热水澡是最高级的享受。
并且还不耽误给老公儿子做饭:)
刚好,我又是喜欢孤独的一个人,扎堆的赛事,并不能给我良好的体验。而且一场比赛的差旅、食宿,可以顶我半年自己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所以,我每年参加的赛事也不怎么花钱。报名费大约200-300元而已。并且从今年开始,我可以带儿子参赛了,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亲子活动吧。
4
有公众号文章说,目前马拉松跑者中流传着这样的现象:
跑半程的瞧不起跑MINI的,跑全程的瞧不起跑半程的,跑越野的瞧不起跑全程马拉松的。
穿私服的,瞧不起穿赛事T的。
这样的歧视,我觉得是谬误。把跑者给丑化了。
爱跑步的人是健康积极的一群人。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但跑步途中遇上了,大家都会友好地聊几句,哪怕根本不认识。
我在一场赛事上认识了不少和我配速相仿的跑友,我们结伴跑一会儿,聊一聊跑步习惯,训练节奏,也许因为停下来补水分开了,也不会遗憾。
就像我的土豪朋友从来不会取笑我的简约跑步习惯。每次参赛也会发给我定妆照让我帮忙看看缺了啥。
我也完全不会因为他的高端装备产生任何自卑心理。
对我来说,每天可以训练就是最大的奖赏。
很多人分析跑步花钱多,其实根本不真实,我以前没跑步的时候,一天的花费在100块左右,且总想要点什么,欲壑难填。
而做了一名跑者,每天只花20元左右。我获得了更加丰富,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一定程度上断绝了物质欲望。完全不需要买用不上的东西。
我如此的节俭,就是为了做一名财务自由的终身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