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惩罚的方法

1

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东摸摸西看看,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

曾经我是打过的。然然不停地试图玩马桶里的水,并且朝马桶里扔各种东西。无论我用多少肢体语言,一遍遍地演示这样不可以,他仍然执着地这样做。

有一次我失去耐心,严厉地批评了他,打了小手和屁股。然然看着我,委屈地大哭起来。像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突然爆发怒火。

也许他是这一刻明白马桶的禁止事项,下一刻又被马桶所吸引。如果我一再重复地打他手或屁股,他最终习得到的会是什么?

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受到身体上的惩罚。妈妈严厉的禁止会让他畏缩。

后来我不再采用这一方法。每当他又产生好奇时,我都及时拦住伸向马桶的小手。并给他明确、清晰的提示:马桶里的水不可以玩。水盆里的可以。

这样重复多次以后,他仍然会好奇马桶,扔东西或玩水的频率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我不同的对待方式传递的信息明显不同。

年龄小的孩子,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界限。他的执着,并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他也并不能听懂那么多道理。

所以在学前孩子面前,我们需要放下情绪,平静且清楚地告诉他:

“刀子不能玩,你可以玩勺子”。

“瓷碗会摔坏,毛绒玩具你可以摔”。

而且要做好重复一万遍的准备。

2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之间会有不同意见,甚至冲突,当他做错事情,直接采用惩罚的方法,刚开始可能会有效果,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惩罚不断加码但也无效,双方都很疲惫。代替惩罚,父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

例如:我真的不喜欢你吃饭时把饭菜弄的满桌子都是,没有一点餐桌礼仪。

表明你的期望

例如:我希望你吃饭时尽量做到干净整洁,这样会给他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

例如:现在需要你把餐桌打扫干净。

提供选择

例如:要么你尽快学会餐桌礼仪,要么你以后在小桌子上吃饭。

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例如:你认为你吃饭是豪放派。那么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吃的尽兴,又不花费太多收拾时间。

代替惩罚的前提条件时,父母一定要明白惩罚和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结果二者的区别。

惩罚是为了教训,剥夺他们喜欢的事情,或者增加他们厌恶的事情,造成亲子间的冲突。

让孩子承受行为的结果,是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局面。

3

有时候我意识到,我会不自觉的给孩子下指令,学龄前的儿童需要学会听指令,但下指令和树立我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是很容易混合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的领导。我十分困惑于是否应该是权威。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孩子的目光赋予了家长权利,影响孩子心情、塑造孩子人格的权利。

如果我们自身被压抑、被否定的情绪过于强烈,遇到相似情景就会很容易激发,在能量较低的孩子面前失控。

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我们的反映过于强烈,那是把自己过往的情绪移植到了当下。孩子会感到被蔑视、不被爱,这样我们就是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甚至有可能在孩子的人格发展中掺杂过多的负疚感和自我嫌弃。

所以你要学会代替惩罚,促进孩子的反思和成长,首先要做的是,看到当年被惩罚的自己,释放那时因为被父母惩罚而进行的自我囚禁。这样当你的孩子犯错时,你就会有相对稳定的心境,去理解孩子的心情,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