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心理学的一个作业,写在这里,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出现“老少恋”、“忘年恋”等社会现象,有人不明就里,有人觉得匪夷所思。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看,这些现象背后都可能有“创伤文化”或者“伤痕文化”的影子。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群体迁徙的过程可能会给个体和群体带来心理的冲突、行为的代价。结合“伤痕文化”,谈谈爱上一个人和爱上一个时代应该如何理解?
1、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平等的条件下;爱情中,因为对方无条件的接纳,以及自己在对方心中居于重要位置而让人满足,所以爱情初始,是让人甜蜜的。
2、建立恋爱关系,其实并不容易。首先,这与过去的经历有关,如果过去受过伤害、过着经历过异性受伤害的情景(比如,爸爸出轨,导致妈妈郁郁寡欢),并且这个伤害对自己影响极大,那么建立爱情关系时的另一方,很可能就是与过往伤害的主角有关,因为自己想从过去的伤害中走出来,切身经历这种创伤能会让自己康复,但是也有可能一次失败了,再来一次,又失败了,又一次,这就有出现老师之前说的“强迫性重复”,不断的尝试,只是为了走出过去的创伤。
3、上边说了爱情,说了创伤,现在来说说爱上一个人,当过去没有受过伤害,那么爱情的建立,大概就是相互吸引,嗯,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对双方是一种互补,理解为,我渴望出现在自己身上的人格魅力、或者性格、爱好等恰巧出现在对方身上,而对方渴望出现在自己身上的人格、特点出现在我身上,那么,好吧,一拍即合,恋爱关系建立,也就是爱上了一个人。那么,爱上一个时代呢,“老少恋”,这个可能是比较典型的爱上一个人,也爱上一个时代。一个时代,首先它有它那个时代的特点。一个人会不会因为喜欢一个时代而爱上了那个时代的人呢?答案自己也不清楚。但是老师说过,选择性客体,也就是把自身的想法投射到客体上,而满足自己内心的体验,比如,小的时候缺乏父爱,那么老少恋很容易理解,想弥补缺失的父爱,那么可以理解为年龄大的异性恰好满足对父亲形象的投射,这样在恋爱中体验父亲的关爱,再比如,男性恋母情节,那么爱上一个年龄大的异性,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异性的吸信任,还有男士可能在失落时,对方对他的如母亲一般的关怀、鼓励、理解。说个大家都知道的,杨振宁和翁帆,抛开一切与爱情无关的(名誉、利益),看看杨振宁第一任妻子和翁帆的照片,会发现二者有些神似,这样,站在翁帆的角度上看,她被杨振宁的特质(从异性角度看,除却年龄,具备优秀男人的特质)吸引,爱上了他,而杨振宁本身有代表了一个时代;而站在杨振宁的角度上看,翁帆可能是他对去世妻子内心投射的客体,跟她在一起,很可能让他能够感受到“妻子”就在身边,但也不能确定,他爱翁帆一定跟他前妻有关,无论情况是那种,他们的结合,恰巧就是:爱上一个人,则爱上了一个时代。
4、综上所述,无论是爱上一个人还是爱上一个时代,都与自身的经历有关,我们作为旁观者,在没有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应该表示理解。